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祥瑞之物,它是中华文化中最具民族特征的标志。中国人无论在国内或者是在海外,通常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而中华百家姓中也有龙姓。据介绍,龙姓在姓氏起源时,多为皇室贵族所用,而非庶民百姓所用,故而使用人数比例较小,直至今日在我国姓氏人数排名中,名列第81至83位,仅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0.23%至0.24%,全国的龙姓人口数量仅有约312万。我市扶沟、鹿邑、淮阳等地均有为数不多的龙姓人口聚居。日前,记者在扶沟县固城乡秦岭村拜访了一户龙姓人家,感受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A
一个村里的两户龙姓人家
这是一个初冬的下午,和煦的阳光下,人们显得有些懒散。在扶沟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人员张晓蒙陪同下,记者一行赶到了扶沟县固城乡秦岭村。
因为事先电话有约,刚进村,村干部李胜利就迎了上来:“走,我带你们去他家吧,刚才给他打电话他没接。”看上去非常豪爽的李胜利骑上摩托车就往前走。
跟着李胜利,记者来到村北头一户普通农家门前,一位老人正在门口洗衣服。
“龙顺江在家没?”李胜利大声问她。
“下地了。” 老人回答说。
“这孩子,我去叫他。”李胜利一加油门,一溜烟地跑了。
记者抬眼望去,只见大门口的门楣上镶有一块“鸿福照千秋”的石刻匾额,院子的猪圈里养着10多头膘肥体壮的大白猪,只是空气中不时飘来一股猪粪的臭味。
时间不长,李胜利就领着一名中年男子匆匆忙忙地回来了。
“这位就是龙先生,我把他请回来了。”李胜利打趣说。
记者说明来意后,眼前的中年男子非常激动,一时竟显得手足无措起来。据李胜利介绍,他们秦岭村是个大村,有2700多口人,村里张、李、葛、王、胡等姓都有,姓比较杂,但只有两户姓龙的,还是亲兄弟。站在记者眼前的是弟弟龙顺江。
“我平常看电视时,偶尔看到有姓龙的就很激动。因为我长这么大,在扶沟还没有碰到过一个同姓的,这回你们得帮我找找。”龙顺江激动地搓着手说。
为什么偌大一个村庄只有两户姓龙的呢?据龙顺江讲,过去他爷爷在扶沟县城住,后来下放到了奶奶的娘家秦岭村,是外来户。10多年前,父亲去世后,他们兄弟二人就分了家,至今村里只有他们两家姓龙。
自己的祖籍在哪?来自何方?这对于已届不惑之年的龙顺江来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能在路上碰到个同姓人,坐下来聊聊天,竟成了龙顺江最大的心愿。
龙姓取名很雷人
B
记者发现,涉及到龙的,几乎都是好词儿: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凤呈祥、龙吟虎啸、卧虎藏龙……
龙,作为中国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在人们的心中早已扎根,不仅在日常生活、生老病死、祈福纳祥以及与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传统文化中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也是成功和幸运的标志。龙在国民中具有不可撼动的神圣地位。所以,记者采访时,不少人认为,能以龙为姓氏是很幸运的。
“我也觉得,我姓龙,我很自豪,名字好取,好听,好记,吉祥。平时,有比我小的哥们儿叫咱龙哥时,觉得更自豪。”龙顺江毫不谦虚地说。
“你听听他们的名字,真够雷人的啊!”李胜利接过话茬对我说:“他叫龙顺江,他爷叫龙得云,他爹叫龙铁蛋,他哥叫龙长江,他儿叫龙啸。”李胜利说,前几年他去派出所给龙啸报户口时,户籍民警都觉得龙姓稀罕,名字更雷人。
巧的是,就在当晚记者写稿时,读七年级的儿子得知是在写龙姓,立即插话说:“我同桌就姓龙,叫龙颜,女生。”
“有这么巧的事?”
“真的,我都不敢惹她。”
“为什么?”
“我害怕龙颜大怒啊。”儿子杜天笑着说,他的同桌确实叫龙颜,名字很好听,是淮阳一中的学生。
据史料记载,龙氏家族历史上出过很多杰出人物,如《孟子》中提到的龙子,《列子》中提到的龙叔,魏国大将龙贾,项羽的大将龙旦等等。
龙顺江的幸福生活
C
当天,在秦岭村,从古老的姓氏到眼下的生活,记者与村民们侃侃而谈。就目前的生活状况,龙顺江说,他感到生活幸福,非常满足。
“过去因为家里穷,我小学毕业就不上学了。”龙顺江说,4年前,他家漏雨的旧房子由政府补贴盖成了新房,他家告别了危房,改善了生活,尤其还振奋了他的精神。家里5口人,6亩地,种的粮食吃不完,还养了10多头猪。
“家里父母都不在了,有小孩,我也没法出去打工。不过现在在家挺好的,有吃、有穿、有地种、有猪养、有收入,孩子上学又免学费,守着老婆孩子,比过去的生活强多了,你说幸福不幸福?”同记者聊天的龙顺江脸上溢满了笑容。当记者问他一年能存多少钱时,龙顺江满足地说,少说一年纯收入也得三五千元。
传说中的御龙人
D
就龙顺江所关心的龙姓来源及龙姓人在我市聚居分布情况,记者采访了周口市姓氏文化研究会有关专家。据了解,龙姓在姓氏起源时,多为皇室贵族所用,而非庶民百姓所用,故而使用人数比例较少,直至今日在我国姓氏人数排名中,名列第81至83位,仅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0.23%至0.24%,全国的龙姓人口数量仅有约312万。我市扶沟、鹿邑、淮阳等地均有为数不多的龙姓人口聚居。
据史籍《姓氏录源》《竹书纪年》记载:“黄帝之臣有龙行。”龙行,就是奢龙,黄帝之臣。当时黄帝居于有熊(今河南新郑),龙行为黄帝驾御龙辇(马车),或随同龙辇出行之仆臣,后成为掌管国土的大夫,官称土师。在龙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龙氏,是最古老的龙氏之一。
另一起源来自刘姓,出自上古尧帝后裔御龙氏刘累之后,属于帝王赐姓简化为氏。
据古代文献记载,刘累出生很奇特,一生下来手掌中就各有一个特殊的纹饰,看上去分别是“刘”和“累”字。其父母认为这是上天的某种预兆,是神的暗示,因此就取名刘累。
刘累因生下来时便有手纹的神瑞兆示,很快就被推为刘氏本族的首领。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到豢龙氏族那里去学习驯服、驯养龙的本领。
夏朝第十四代君主孔甲在位时信奉鬼神方术,他从黄河和汉水中各得到一对雌雄双龙。孔甲准备用这四条龙来给自己驾车,但他自己却不会饲养。刘累便毛遂自荐,主动请缨承担四龙的驯养工作。
最初,龙被饲养得很好,孔甲对刘累的工作非常满意,于是颁布命令,正式任命刘累为王室驯龙官,并赐给刘累“御龙氏”的称号。
但刘累的养龙技艺毕竟还不很精湛,因此没过多久龙就死了一条。刘累怕孔甲怪罪,就灵机一动,把死龙做成了美餐,献给孔甲享用,由此深得孔甲喜欢,并重重奖赏了他。没想数日后孔甲又让他再做如上次的美餐,刘累怕再难蒙混过关,于是携家眷乘夜逃到鲁山(今河南鲁山)躲了起来。
从此,刘累世代定居鲁山,成为中原刘氏最早、人口最多的一个家族。
在御龙氏刘累的后裔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御龙氏、豢龙氏、扰龙氏等,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龙氏,并世代相传。所以说,该支龙氏与刘氏、留氏同宗同源。
以上这两支龙氏是孕育在黄河中游的河南龙氏。龙姓是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其来源比较复杂。除上述有史籍记载的几支龙氏之外,还有以宗教信仰为氏、以先祖名字为氏、以封邑名称为氏、以图腾信仰为氏、以汉化改姓为氏和少数民族龙氏等多种起源的说法。
□晚报记者 杜欣 马治卫 金月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