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马治卫
在我市港口物流园区(原川汇区)李埠口乡,生活有四五百口计姓人,尽管计姓的总人数未进入前三百大姓,但其历史名人不少,分布范围也比较广,包括我国的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均有计姓人分布。
“俺姓计,计划经济的计”
近日,记者到港口物流园区李埠口乡采访时,有群众提供线索称该乡计湾村有村民姓计。后经多方打听,记者联系上了计湾村党支部书记赵家成。记者讲明“采访稀有姓氏计姓”的意图后,赵家成向记者提供了计湾村村委会主任计云川的联系方式。
“俺姓计,计划经济的计!”以前曾当过教师的计云川,饶有兴趣地向记者讲起与计姓有关的故事。
计云川介绍,计湾村的计姓人大部分是随父姓延续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由米姓改姓而来的。
计云川介绍,六七十年前,计湾村有米姓人,当时这些人还是计姓人的亲戚,但其人丁一直不旺。“按民间的说法,米虽然有大米、小米、稻米等各式各样的品种,但都是谷类或其他植物的籽实去了皮的,不能当种子用,所以就有人迷信地认为这是米姓人人丁不旺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因‘米’不会发芽,加上当时的米姓人感觉到户小人少有些孤单,恰与村里的计姓人有亲戚,于是,这儿的米姓人便改米姓为计姓了。”计云川说,改姓后的米姓人,目前已融入计姓家族中,大家在一起生活得很融洽。
“当时计姓家族的老辈人同意,随后向晚辈说明后就通过了。”问及米姓人改姓时有没有遇到阻碍,计云川说。
计湾村有500余口计姓人
目前,计湾村到底有多少计姓人?计云川讲,计湾村包括计湾、赵庄两个自然村,有1670口人,其中计姓人有500多口。“在过去,商水县黄寨镇的杨营有个大户人家,这户人家的田地一直延伸到计湾村,因此计湾村现在的杨家坑、杨家路等地方,都或多或少地还留有杨家的印记。由于杨家家大业大,因此在计湾村为杨家种地的人来自四面八方,而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便就地在计湾村定居了。因此,计湾村有计姓、勾姓、杨姓、周姓、赵姓、卢姓等10多个姓氏。”而据计姓家谱记载,凤、云、同、永、川、天是计姓的辈分。当记者追问计湾村计姓人的起源时,计云川表示他也不太清楚。
“计湾村的计姓人,在外地工作的也不少。”谈及家族成员,计云川说,“计永全可谓是计氏家族的一个代表人物。计永全早年参军入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老山前线打过仗,参战后在部队官至团长,后来转业到郑州一家银行当行长,目前已经退休,他的女儿在英国留学,此外,村民计同宣的女儿在美国留学,目前她们的发展势头都很好。”
台湾、香港也有计姓人分布
有关专家介绍,到2009年1月为止,计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姓氏排行里未进入前三百大姓。我省的开封市、巩义县、范县、许昌市等有计姓人。
另外,江西省的上饶市、景德镇市浮梁县、九江市彭泽县、鄱阳县,安徽省的合肥市、望江县、肥东市、凤台县、庐江县、滁州市、池州市、安庆市东至县、马鞍山市、蚌埠市怀远县,浙江、黑龙江、江苏等地也有计姓人分布。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的台北均有计氏族人分布。
先祖计然为范蠡之师
在历史上,计姓曾涌现出很多名人,其中明清时期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就有近十位。但在众多名人中名望最大的当属计然。
计然本名辛研,字文子,是春秋时期著名谋士,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传说辛研的先祖是晋国的一个出亡公子,因权力之争而流亡于宋国,后裔又从宋国迁往吴、越之地,其中的辛研就隐居在越国。辛研起先不事王侯,潜心于学,学问广博。后来他出任了越国大夫,曾向越王勾践提出“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十项经济政策,劝勾践修武练卒,防患于未然。由于辛研善于计算运筹,后人尊称其为“计然、计研”。传说计然是老子的弟子,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他教给范蠡七种实用谋略,史称“计然七策”。也有人将计然尊奉为计姓的得姓始祖。
计姓出“齐郡”
计鹏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对于被人们视为稀有姓氏的计姓,计鹏有些不以为然。“我老家在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芋元乡彬子沟村,我们村除了一户李姓人家外都姓计。”计鹏告诉记者,陕西省只有咸阳市的长武县和彬县有计姓人口分布,大都聚居在泾河沿岸,彼此间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
与计鹏经过一番交流后,记者查询了部分有关计姓的资料。据《姓氏考略》记载,计姓在历史上望出京兆、齐郡两地,其中的“京兆”即古代名城长安直辖区,位置大约在今天陕西西安市。而“齐郡”即指西汉时期的临淄郡,相当于今山东省临淄一带。计姓与齐鲁的渊源还远不止于此,关于其由来的各种说法也多与山东相关联。
出自上古莘氏部落伊尹
有莘氏(亦被写作“有辛氏”)部落为上古时期的东夷族,居住在山东省曹县一带。据《吕氏春秋》记载:有莘国的一位叫先氏的女子,先氏采桑时在一棵大桑树的树洞里拾到一个男婴,便抱回去献给了国君,国君见男婴非常可爱,便赐这个婴儿名伊尹,小名阿衡,并交给他的厨师抚养。伊尹成为了有辛氏家族的奴隶,他自幼聪明好学,勤奋求知,擅长烹饪,颇有才华。亚圣孟子曾赞叹:“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尹之心志、昭然,终始以天下为己任。”
后来,足智多谋的伊尹受到了商汤的重用。伊尹设政深远,后被任命为国政,因此又被称作“计公”。在伊尹辅佐下,商汤的名声越来越大,夏桀暴政下的人们都对他“心向往之”。又经过多年征战,伊尹终于辅佐商汤灭了夏王朝,以南亳为都,建立了商王朝。
商王朝建立后,伊尹以其雄才大略、精通治国之道,又辅助商汤“铸金钱,制礼乐,定献令,迁九鼎于商都”。商汤称伊尹为“元圣”,意思是说伊尹是最高尚、最伟大的圣人。
伊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民间的厨神、中医药学始祖。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商汤喜膳,伊尹便经常借汤王询问饭菜的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通过说怎样做汤,让汤王明白了只有任用贤才,推行仁义之道才可得天下,得天下者才能享用人间所有美味佳肴的道理。
另外,相传伊尹在当厨师期间,看到人们医病吃中草药的叶、稞、根,很难食咽,就用陶器煎草药汤液帮人治病。于是,服食生药转化为熟药,伊尹成为将药物合剂浸泡,煎煮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药液剂的始祖。据典籍《甲乙经·序》中记载:“伊尹以亚圣之才,选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因为该类重要汤剂起源于商汤时代,又出自商汤开国宰相之手,因此人们把药液命名为“汤液”。
在伊尹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计公”的名号为姓氏的便称计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计氏。而伊尹最初被有莘氏部落收留,因此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有莘氏改为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