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劲松
本报讯 清明节来临之际,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用送鲜花、“织围脖”等低碳、环保的祭奠方式表达自己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昨日,记者在周口市西陵园、川汇区福寿园等公墓看到,烧香、烧纸、放鞭炮等传统祭奠方式少了。
鲜花祭奠渐普遍
当日上午,记者在周口市西陵园看到,市民王先生用毛巾轻轻擦去一座墓碑上的灰尘,随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放在墓碑上。他和妻子女儿一起对着墓碑鞠了几个躬,表情凝重地站立了一会儿后离开陵园。
记者看到,像王先生一家这样祭奠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在川汇区福寿园,记者看到,玫瑰、菊花等鲜花让这里成了花的海洋。
市西陵园负责人张保成介绍,原来市民用纸房子、纸楼、纸马、纸车祭奠的现象现在几乎没有了,烧香、烧纸的也很少了。“越来越多的人用鲜花表达哀思,也有人选择塑料花”。
微博祭奠成新风
“清明节就要到了,愿我逝去的亲人在九泉之下安息!”市民张先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张先生说,他是第一次用“织围脖”的方式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年龄越来越大,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也越来越深,用微博来祭奠,也可以把情感表达出来”。
据了解,清明前夕,有不少市民“织围脖”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网络祭奠已被部分市民认可。”张保成介绍,不过,这种祭奠方式被大多数人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
祭扫最好避高峰
市民政局事务科科长胡朝阳介绍,为倡导市民文明祭扫,民政部门提倡各种方式的网上祭奠活动和集体共祭活动。
胡朝阳提醒,今年清明节,市民祭扫活动可能集中在3月31日至4月3日,市民最好避开这几天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