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2013年5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汉文化的探寻者

  ■晚报记者  金月全 文/图

  周口文化历史厚重,三皇中的伏羲,抟土造人的女娲,道教始祖老子,都曾生活在周口的古老大地上。这一切,我们只能听到人们的传说,后人的记载,却无从寻觅图像资料。然而,家住扶沟县城的汉画收藏爱好者张敦却从历史的烟云中,找寻古代先祖、先哲留下的足迹,收藏到伏羲、女娲、老子等两千年前古代先人的汉画像砖、石图像资料,使闪现耀眼光环的先祖、先哲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近日,记者慕名来到张敦家中,开始了文化之旅般的采访。

  解读伏羲女娲汉画拓片

  走进张敦收藏汉画的展览室,记者看到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汉画拓片。有展翅欲飞的凤凰,有矫健威猛的云龙,有手持剑、矛搏击的勇士,还有与猛虎、野牛等搏斗的狩猎者,让人大开眼界而又不可思议。

  记者问道:“这些都是汉代的画作吗?你从哪里收藏到这么多的汉画?”“这些汉画拓片,来自河南、四川、山东、安徽、浙江、陕西等地,全是从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瓦当上手工拓出来的。”张敦说,汉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自己收藏的一百多个品种,只是沧海一粟。

  在一幅汉画拓片前,张敦说:“你看,这就是我们淮阳太昊陵和西华女娲庙里长眠的伏羲女娲画像。”这是一块近似方形的画像砖拓片,上半部两个人手里拿着什么,下身像蛇一样缠绕在一起。旁边像是一座庙宇,下边跪着坐一人,还有一人手里拿着什么。下半部是两条巨龙,盘绕相对,张开龙口,像是长吟,颇为威猛。

  从汉画拓片上看,伏羲女娲一人持规,一人执矩,象征人世间的规矩方圆。二人下身为蛇状缠绕,寓意婚姻、交配,繁衍后代。画中还有三层祀庙,下面有跪拜妇人和执笏板的官吏。说明在汉代,就有祭祀伏羲女娲的祀庙,妇人跪拜,是祈求女娲赐予后代。官吏面向伏羲女娲,手持笏板,既是向伏羲女娲祭拜,请求神人庇护,也说明这座祀庙是由官府管理,是皇家祀庙。汉画的下半部,是伏羲女娲漫延化成的两条巨龙,盘绕对吟也象征在伏羲女娲的护佑下,大汉帝国的强盛。

  张敦说:“拓片是从汉代原砖、原石上手拓下来的艺术作品,蕴含着汉代的历史信息、文化信息、艺术信息。汉画寓刚健于婀娜,行劲遒于婉媚,既奔放张扬,又生动传神。国家领导人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出访俄罗斯,把河南拓制的一套100张的汉画像砖拓片册页作为国礼赠于俄罗斯,现在莫斯科大学馆藏。前不久,省委宣传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了南阳汉画像石拓片展,引起了轰动,120幅拓片赠与国家图书馆永久珍藏。汉画拓片不仅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而且还有收藏价值。

  汉画拓片里的“周口元素”

  记者见识了伏羲女娲汉画像,随即便问:“鹿邑的老子是道教始祖,汉画像里也有遗存吗?”张敦带记者来到另一幅拓片前。“你看这一幅,这是山东出土的汉画像石拓片《孔子见老子》。”

  张敦说,孔子率弟子去拜见德高望重的老子,手拿一斑鸠,说明当时拜见是带礼物的。两位先哲的中间,出现了一个孩童。他身材矮小,却理直气壮地仰脸向孔子叙说着什么,这便是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里的项橐。孔子拜见老子,路遇孩童在路中用土块垒城,见了车队毫不避让。孔子下车询问,项橐说,城池不应为车马让路。几番交谈后,孔子方知项橐机智过人,随拜项橐为师。孔子见老子,路遇项橐,看来历史上确有其事。

  交谈期间,张敦又领着记者来到另一幅汉画拓片前,说:“你看这里描绘的是什么?”记者看到上面有五个画面,上面一个好像是一个官吏,手里捧着什么,向一位身姿婀娜的女子施礼。

  张敦说:“这位官吏名叫秋胡,是淮阳人。女子叫罗敷,是扶沟人。”“难道汉代时淮阳和扶沟普通人的故事也被刻画下来了吗?”记者追问。“你听说过戏曲《桑园会》吗?”“好像是京剧里一个著名剧目。”

  张敦说:“是的,《桑园会》里的男女主角是秋胡与罗敷,相传秋胡新婚不久便去鲁国做官。几年后,做了大官回家探亲,在村旁,见到了如花似玉的采桑女,便去调戏,并许以重金。采桑女见如此轻薄之人,怒斥了一番,秋胡讨了个没趣。回到家里,老母急忙唤来秋胡多年不见的娘子。秋胡猛然发现刚刚调戏过的采桑女竟是自己结发妻子。采桑女发现自己多年来日思夜想的夫君竟是如此忘恩负义之人,一怒之下投河而死。后被人改编成戏曲《桑园会》,演绎成秋胡和采桑女终归于好。

  幼年经历激发收藏梦想

  幼年时,张敦生活在扶沟县柴岗乡,从小攀爬的土岗就是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在淮阳师范学校(现为周口幼儿师范学校)上学期间,面对高大神圣的太昊陵,他想知道,这个大土堆下面的人类始祖是什么模样,又该有着怎样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参加工作后,张敦利用工作之余,开始研究古代文化。他从古代陶瓷器的研究、收藏,逐步向更古老、更深远的文化层面迈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到了四川和山东的两位资深藏家。在网上交流时,他看到两位藏家收藏精美的伏羲女娲画像砖和孔子见老子的画像石,激动不已,全球华人祭拜的人类先祖竟然是这副模样,里面还蕴藏着这么多的文化内涵。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拾。一方面,他往返于乡村,从残垣断壁中收集汉代文字砖、画像砖,并且查阅汉代古籍,解读信息符号,探寻汉文化遗存的文明密码;另一方面,他广交藏友,购买了大量不同品种、精美绝伦的汉画拓片,进行解读,从中汲取大汉时代的思想内涵。最终形成了他的一整套汉画收藏体系。

  继续走好汉画拓片收藏传播路

  从研究瓷片到系统的培训学习,他最终掌握了一套过硬的古陶瓷鉴定技能。他目前是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河南省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扶沟县古玩商会会长,先后多次在收藏类报刊上发表古陶瓷鉴赏的专业文章20余篇(幅)。此外,他编写的关于收藏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藏家》已在《电影文学》上发表,还曾在北京市影视作品审查中心影视故事征集中获得优秀奖。如今,他是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河南省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周口市古玩商会常务理事,扶沟县工商联副主席,在收藏圈内小有名气。

  谈起今后的打算,张敦欣慰地告诉记者,以后,他将继续收藏更多更好的汉画,并解读这些汉画的文化内涵,将来编著成书结集出版。加大对汉画拓片的搜集整理,后集中办展览,开展汉画知识宣传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们认识汉画、了解汉画、喜欢汉画、让汉代的民族精神、和谐思想在当今的社会建设中有所继承和发扬。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城事社区
   第06版:中国梦 我的梦
   第07版:中国梦 我的梦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周口博客圈
   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第16版:广告
   第17版:时尚消费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魅力家居
   第20版:家居/家装
   第21版:建材家饰
   第22版:时尚/家居
   第23版:食尚/美味
   第24版:聚焦/广告
竹匠 王鼎顺
汉文化的探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