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2013年7月3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埋骨淮阳的国民党抗日将领陈行先
  图为陈行先的后人为他立的墓碑

  ■晚报记者  杜欣  文/图

  核心提示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大敌当前,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很快达成抗日统一民族战线,出身于贫苦人家的绝大部分国民党将士也满腔热血,立志驱倭救国。8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原儿女,前赴后继,写下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10月中旬,日军沿平汉铁路两侧南犯,直抵漳河北岸。中国军队与敌展开激战,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抗战的序幕。发生在中华民族发祥之地的中原抗战,再一次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惜杀身成仁、马革裹尸的崇高英雄气概。他们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他们的英名和业绩必将永垂青史、千古流芳,为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所敬仰。

  在这些载入史册的抗日英烈中,有一位淮阳人,名叫陈行先,时任国民党上校团长。在安阳保卫战中,他率部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最后壮烈殉国。由于历史原因,这位原国民党抗日将领牺牲的前前后后,并不为更多的家乡人所知。如今,他的忠骨已在淮阳这片黄土下静悄悄地长眠了70多年。

  今年46岁的陈培峰是淮阳县城关镇南关人,这几年,他一直在郑州做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随意输了他二爷“陈行先”的名字,让他惊讶的是,他二爷竟然是参加安阳保卫战的一名抗日英雄。这让他惊喜万分,一家人几天之内都异常激动。为了家族的声誉,也为了不忘历史,他开始四处奔波,搜集整理他二爷陈行先的有关资料。

  陈行先是何许人?据记者了解,陈行先是淮阳县城关镇南关人,生于1909年,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级班,1937年任国民党陆军第141师补充二团团长。如果活着,他现在应该是104岁的世纪老人了。可惜他在1937年安阳抗日阵地上殉国,时年28岁,血气方刚,英俊威武,时任国民党上校团长,牺牲后安葬于淮阳南关许洼祖坟地。其子陈宪凯今年80岁,尚健在,定居台湾。陈行先兄弟5人,现均已辞世,族人后代大多仍在淮阳南关居住,陈培峰是陈行先后人中第三代的长子。改革开放后,陈宪凯每年清明节都会回到淮阳省亲祭祖。

  “我对那一段历史并不清楚,都是听爷爷、父亲讲的。后来我大爷(指伯父陈宪凯)每年从台湾回来,我打听多了,就从内心对二爷(指陈行先)产生了敬仰和好奇。”陈培峰说,后来他在郑州、安阳等地终于找到了有关陈行先抗战殉国的有价值的资料:

  一是在《抗战时期安阳地区大事记》中有这样的记载:“10月13日,日军飞机轰炸安阳。10月19日,国民党第20集团军总司令兼32军军长商震率部由正定转战到安阳。总司令部驻汤阴后李朱村。当时退至漳河以南的还有汤恩伯的20军团等。是日拂晓,日军500余人从观台附近游过漳河,受到20军团52军25师的抗击,敌我双方在漳河两岸激战,相持到23日,日军伤亡惨重,退回邯郸、武安一带。11月2日,20军团奉命援晋。敌14师团乘势于3日强渡漳河南犯。河防部队32军141师补充二团浴血抗敌,团长陈行先等壮烈牺牲。”

  二是在陈家珍、薛岳编著的《正面战场:中原抗战》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这一天,第141师1部曾对安阳河南岸的日军发起攻击。日军立即在飞机、战车掩护下向第141师补充第二团阵地发起猛烈反攻。该团是在正定战斗中牺牲最大的一团,人员较少,主要干部都是新接任的。战至下午3时,团长陈行先,团副阮成美,营长魏凤云、王葵先后阵亡,阵地被敌突破。”

  三是在百度上可以查到:在抗日500英烈中,有陈行先的名录。虽然抗日500英烈不是官方统计的,但最低收录标准是团长以上人员。其中包括义军、联军、八路军、国军。此外,为了获取更多资料,2012年,陈培峰曾连线安阳电视台,做过一期节目。安阳电视台记者联系到了安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安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朱贵强的办公室查阅历史资料之后,在一本发黄的《商震将军》书上,找到了有关陈行先烈士的一些情况。

  据朱贵强讲述:“陈行先烈士是牺牲在安阳的国民党爱国军官当中比较出名的一位,1937年10月19日以后,日军沿平汉线南进到了漳河北岸,以商震为首的国民党第20集团军沿漳河南岸布防,奋勇阻击南下的日军。当时陈行先为团长的20集团军32军141师补充二团是刚刚组建的,在10月10日以前正定保卫战中,这个团基本上被敌人歼灭了,受到极大的损失。正定保卫战结束以后,32军一边往南撤,一边进行补充休整,重新组建了补充二团,这个时候陈行先当了团长。尽管这个补充二团是刚刚组建的,但是在漳河阻击战当中,由陈行先指挥的补充二团进行了非常英勇的抵抗,当时日军的火力很强,部队也很多,日军的兵力、火力占优势,而32军从人员到武器都和日军不成比例,所以就凭着血肉之躯、凭着一腔爱国正气,在陈行先团长的指挥之下,补充二团进行了非常英勇的抵抗。在战斗当中,团长陈行先,团副阮成美,营长王奎和魏凤云全部壮烈牺牲,刚刚组建的补充二团军官大部分牺牲,士兵伤亡也比较大,最后的结果是阵地被敌人突破,141师被迫后撤,撤到安阳以北十里铺一带重设阵地。从安阳保卫战整个过程来看,商震将军指挥的20集团军抵抗非常英勇,牺牲非常大,对敌人的消耗也非常大,日军在安阳城下和中国军队激战十多天。在抗战初期像安阳这样规模的城市,守军能够抵抗这么长时间是非常少见的,在华北也非常少见。以陈行先团长为首的二团官兵在安阳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安阳人民不会忘记。”

  除了这些可查的资料,陈培峰还从长辈们的口述中,掌握了他二爷陈行先牺牲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壮烈故事。据陈培峰说,陈行先牺牲后,他的师长高鸿文秘密派出一个排的兵力寻找陈行先遗体,找到后又护送至淮阳。当时国民党省政府派人前往吊唁,陈州府派专员守灵。二奶奶在清洗丈夫遗体时,发现陈行先身上光刺刀洞穿的伤口就有11处,枪伤还不算。陈培峰说,他二奶奶天天哭,先是哭瞎了双眼,后来不到1个月就随他二爷去了。

  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我们可以想象那场战斗的惨烈。面对强敌,身为团长的陈行先没有退缩,而是浴血奋战,在弹尽粮绝后,又展开肉搏战,一个28岁的彪形大汉被成群的鬼子团团围住,他宁死不屈,左冲右突,刺刀见红,终因寡不敌众,怒目圆睁,倒在了鬼子的刺刀下,完成了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虽然从来没见过二爷的面,甚至连照片也没看过,但陈培峰说,二爷在他心目中的形象非常高大,他从内心崇拜二爷的威武和英勇。“我父亲说,我二爷身高1米85,体格魁梧。可惜,我没见过他,他的照片、遗物都在四清运动时被销毁了。”

  陈行先牺牲那年,他儿子陈宪凯只有4岁,成了孤儿。陈行先所在部队的长官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把陈宪凯接走了,后来陈宪凯随国民党部队去了台湾,在台湾娶妻生子。直到改革开放后,陈宪凯才与族人取得联系,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回到淮阳,在父母坟前上一炷香。1991年,陈宪凯才给父母立了一块普通的墓碑。

  2012年,出于对陈行先英勇抗日行为的敬仰,陈行先的后人陈培峰等人为他立了一通石碑,上书:“抗日民族英雄陈行先之墓”。每年清明,族人们都会相聚于此,缅怀他们的先辈。而每当此时,一份自豪、光荣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油然而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向省级文明城市冲锋
   第04版:向省级文明城市冲锋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县域新闻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内深读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垂钓
   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第16版:艺苑欣赏/广告
   第17版:时尚消费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魅力家居
   第20版:家居/家装
   第21版:建材家饰
   第22版:时尚/家居
   第23版:食尚/美味
   第24版:聚焦/广告
埋骨淮阳的国民党抗日将领陈行先
《党的女儿》中的叛徒为啥没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