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2013年7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的女儿》中的叛徒为啥没被处死
  图为爱国主义教育连环画丛书《党的女儿》封面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8年8月拍摄完成的故事片《党的女儿》,以倒叙的方式回到22年前即1936年的瑞金。影片描述了红军长征后,处于白色恐怖下的中央苏区,那里的共产党员是怎样度过血雨腥风的岁月。《党的女儿》公映后,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组织的1958年最受欢迎的国产影片评选中,以11152张选票名列榜首。受到好评的同时,观众对影片中叛徒马家辉的处理问题,也有一种极为普遍的意见。因为影片没有交代马家辉的结局,没有让叛徒得到应有的惩罚,一些观众对此不满,来信批评。影片主人公李玉梅的原型之一,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在信中也认为这是影片的“美中不足”。

  《党的女儿》取材于王愿坚的短篇小说《党费》。原小说中没有区委书记马家辉叛变的情节。为了写《党的女儿》,编剧林杉前往瑞金,找到红军撤走后坚持斗争的幸存者。采访中,残酷的历史事实让林杉在创作时保持了一份清醒。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随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开始了大清洗。蒋介石的口号是“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烧”。瑞金12万人被杀,宁都有8300多户被杀绝,闽西有4万多户被杀绝。在残酷的屠杀形势下,一些革命不坚定的人叛变投敌。原闽赣军区司令员、闽赣军区参谋长和独立团政治部主任等集体叛变,给苏区造成很大的危害。陈毅亲自起草了《动员工农群众,积极击杀革命叛徒》的紧急命令。但叛徒的连续出现,使陈毅也险些中计,著名的《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在危急时刻写下的。林杉在创作时,加上了叛徒马家辉,强化了革命的艰巨和残酷。初稿中,叛徒马家辉被游击队抓住后扔到河里处死了,而在定稿时,把这段删去了。这个改动在当时曾备受非议。从今天的眼光看,林杉的这个改动没有错,林杉不想把革命写得太容易。假若当时叛徒都很快得到惩处,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叛徒,不必再流那么多血,革命早就成功了,因此,林杉最初将剧本定名为《疾风劲草》。1957年3月,剧本的第三稿完成,改名《党的女儿》,后由导演沙蒙完成分镜头剧本。1958年初,导演林农接手拍摄,田华饰演李玉梅。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党的女儿》属于同类题材的影片不少,大都弱化革命的残酷性,渲染革命浪漫主义。而《党的女儿》有别于其他影片,它比较接近历史的真实。影片倒叙部分的结尾,该死的叛徒没有死,被叛徒再次出卖的李玉梅被捕牺牲,这样的结局在当时并不被接受。“文革”时,批判影片“竭力宣扬革命战争的残酷,宣扬活命哲学,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把革命斗争写得凄凄惨惨,似乎参加革命只有死路一条,否则,只有叛变革命,做可耻的叛徒”。

  1978年9月,《党的女儿》恢复上映,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同、赞赏。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党的女儿》重映了许多许多遍。今天重新回顾这部电影,它依然没有过时,依然让我们感动。记得影片的结尾,王杰将军对久别重逢的女儿小妞说:“22年了,有多少像你妈妈这样党的好女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句话,也是影片想要告诉观众的。“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影片最终在五星红旗飘扬的画面中结束。

  (杨庆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向省级文明城市冲锋
   第04版:向省级文明城市冲锋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县域新闻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内深读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垂钓
   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第16版:艺苑欣赏/广告
   第17版:时尚消费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魅力家居
   第20版:家居/家装
   第21版:建材家饰
   第22版:时尚/家居
   第23版:食尚/美味
   第24版:聚焦/广告
埋骨淮阳的国民党抗日将领陈行先
《党的女儿》中的叛徒为啥没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