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知健康、识性格,并不神秘
中医把脉对人的健康能知晓多少?专家称,每个人的脉象都不一样,正如每个人的健康不可能完全相同一样,脉象可以说是反映人体健康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脉象根据频率、节律、形态、充盈等表现不同,大致分平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数十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小小的方寸之地,为何能反映出人的健康?有研究认为,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正因如此,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把脉,能够了解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窥察体内邪正盛衰等情况。
不过,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把脉至少需要十多分钟,这在现在医院的门诊中是很难实现的,而且目前中医越来越依赖现代仪器的检查,真正愿意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并使用脉象诊断病患的医生,越来越少了。
至于把脉能够知晓人的心理、性格,专家说,这并不神秘。比如说一个女性的脉象明显是气虚,她在身体上的表现往往是少气乏力、声低懒言、精力不济、神疲自汗。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过于争强好胜,而是性格偏内向,较为淡泊。就诊者也不用担心看次病就会把自己内心的秘密泄露给了医生,一般来说,如果对诊病治疗没有帮助,医生不会刻意去通过脉象了解就诊者的性格及心理,但如果对治疗有帮助则不同。比如说从脉象上可以看出一个人患有高血压,而患高血压者同时肝火也很旺,性格暴躁、易发怒,每次发脾气都可能使血压飙升,甚至大大增加“爆血管”的风险,那这时医生就会提示遇事尽量克制一下,不能发脾气。
脉象研究是中医瑰宝
把脉是中医的瑰宝,对临床诊断非常有价值,但也别认为它太神秘了。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把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把脉能够得知胃有问题,但是无法准确地说出是胃溃疡还是胃炎。
即使哪个中医把脉再厉害,也不可能仅仅依靠把脉来诊病或来确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心态。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这其中的“切”指的就是切脉、把脉。这也就是说,把脉仅仅是诊断疾病的手段之一,它即使再厉害,也不能孤立使用,而需要和其他几种方法获得的信息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判断。比如说有就诊者的脉象很细,提示他(她)气血不足,比较虚。可是通过“望”看到他整个人很壮实、精气神十足,这时就可以推断他并非真的虚,而可能是由于皮下脂肪比较厚,使得脉象表现不准确,这在中医上叫做“舍脉从症”(即舍去脉的假象而以真实的症候为诊断依据)。有的时候需要“舍症从脉”(即舍去症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实的脉象作为诊断依据),医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做判断。
脉象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
此外,还有个体差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是反关脉或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
至于说古代有中医用牵线切脉的方法为大家闺秀诊病,更是不可能的。而现在,有中医提出心理脉象的概念,通过脉象可以分析出一个人的情路历程、童年经历,则是夸大了脉象信号的作用,不排除同时借用了面诊甚至现代心理分析的方法。
“相由心生”可用于诊病
所谓“相由心生”指的就是面诊。内在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或是心理变化,最终会表现在脸上的相关区域,所以脸部的望诊最能洞察病机、掌握病情。比如说,年纪不大就长出了白头发就是病态的,白头发长的位置不同,提示的健康和心理问题也不同。比如说,如果白头发长在两鬓,此处正在胆经上,提示你很可能胆经的气血不畅。这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口干、口苦、髋关节疼痛、胆囊息肉、胆汁反流、睡眠质量不好(晚上11点到1点容易醒来)等。《黄帝内经》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也”,提示胆主决断。看看现代社会有些人遇到事情时表现出的优柔寡断、斤斤计较,看来是胆主决断的功能减退了。
传统中医学有句古语:“有诸内,必形诸外”,意思是人体内脏腑的疾病,在体表(外)一般有迹可循,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西医传入中国前,中医诊病完全靠医生的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指按、询问病人(统称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实践证明,这种诊断是有科学道理的。
和把脉相比,面诊、手诊等更容易为普通大众掌握。通过面容了解一个人的健康和心理特点,并不是为了炫技,说出来引得别人啧啧称奇;更不是为了把中医神秘化,而是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身体,找到最合适的诊断、治疗及保健的方法。比如说胆经气血不通的,可以经常拍打胆经,除了能改善身体的不适外,也能提高自身面对事情时的决断力;经常生闷气、肝气郁结的人,则可以经常敲打按摩肝经的穴位,比如太冲、行间等相关的穴位,有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会使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中医称,不同的脉象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不同健康状况,分析出每个人的性格。脉象真有那么神奇吗?每次看中医,是否泄露了自己的健康与性格秘密?中医专家说,中医把脉以及面诊能够知晓脏腑的健康状况以及性格特点,这个研究自古有之,并不神秘。
面部反射区
肺
中医认为肺区的颜色为白,如果是健康的肺,则表现为有光泽的白;如果是苍白,则提示肺虚、易感冒、体质弱、肺活量不够;如果苍白中又带着暗暗的黑,则提示肺气郁结,可能有肺气肿、老慢支等;如果肺区发红,则提示有肺热,可能正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等。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此处如果颜色苍白,往往提示气血虚;如果发青,则提示有淤血,身体上有疼痛,血管硬化;如颜色为紫红色或额头易长痘,则提示可能有心火旺或热症,会表现为睡眠不好。
心
肝反射区若发青紫色,如果短期的则提示可能最近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如果长期青紫则提示肝郁,长期睡眠不足,易忧郁、生闷气;如果发红赤,则提示肝火旺,易发脾气或有高血压;如果是小孩子此处颜色为青白色,则可能有肝风,易发抽筋、癫痫。
肝
大肠小肠反射区健康的颜色应该为隐隐的红,且有光泽;如果年轻的女孩此区域过红,且较对称,有可能是红斑狼疮;此处经常长斑、长痘,提示消化道不好,可能有便秘;如果此区发白,则提示气血虚,可能有溏便;如果发黑,则提示有淤血,可能有肿瘤。
小肠
大肠
此处若易生暗疮,则提示可能有便秘,胃火大,有口臭;如果此处颜色暗沉,则提示可能有多年的胃溃疡。
胃
如果鼻子过红,如酒糟鼻,提示体内有湿热;如果鼻子发青黑,特别是小孩子,提示有肝火或肝郁,易抽筋;小孩子如果鼻子青白,则提示气血不足,胃口差。
脾
有些女性唇周毛发颜色较深,提示有血瘀,表现为痛经;如果此区经常长痘,提示生殖系统的内分泌失调,则表现为月经不调;如果此区颜色发暗,提示有火郁,表现为月经不调或有炎症。
生殖系统
健康状况
常常“写”在脸上
国人讲究看面相,虽说从面相看一个人的贫富、姻缘不一定靠谱,但脸上隐藏的健康密码却值得我们重视。中医学认为,“心,其华在面”,故民间所谓“相由心生”是有道理的。
按照中医传统理论,人体的五官分别为五脏的苗窍。五脏通过经络与五官相通,眼通肝、鼻通肺、口通脾、耳通肾、舌通心。从脸部的形态变化可以看到身体各脏器的健康状况,中医、西医诊病注重望诊(西医称为视诊),特别包括面部望诊。有经验的医生常常可以通过望诊取得重要的健康信息,故中医又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
中医在面诊时一般会留意不同反射区皮肤的颜色、光泽度以及有无痘、痣、斑……这些显而易见的瑕疵,其实都是身体健康与否的信号。婴儿的脸是洁净的,当他(她)们断奶吃食物后才显示出心、肝、脾、胃、肾等脏腑的能力。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在脸上表现出来的状态也越来越多。(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