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两季渐渐交替,老年朋友们这些天会感觉到,早晚温差在不断拉大,而且,气温不太稳定,秋老虎还会来串串门,晒一阵,暴雨也会来一阵又来一阵,湿闷后凉爽一阵,让你捉摸不透。正常人对夏秋变季时的气候改变,能较快地适应。但老年朋友、儿童及一些慢性病患者因体质下降,气虚血弱,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难以适应变季,稍不留意,则会旧病复发或新恙丛生的现象出现。
夏转秋 进补开始
先前的炎热天气,一些老年朋友们担心荤菜吃得过多,会使血压、血脂过高,刻意限制了饮食,偏向于食用蔬菜、水果等清爽类食品。一个夏天过去,胃口总淡下去不少,食欲不佳,蛋白质摄入量过低,肠胃蠕动能力也随之减弱。其中一部分人,会因此出现四肢乏力、精神不振的情况,去检查,发现血色素特别低,可是脑CT、记忆力检测都查不出问题,这其实是因偏食等引起的贫血,造成的营养障碍。
眼下转入秋季,胃口会渐渐好起来,之前因为夏天落下的“遗憾”,在秋天要慢慢补上。秋天,在五行中属于金,金的特点是稳固,正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储蓄粮食,体内气体运动方式是向内收缩,不断地存储元气。《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写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可以作为秋季养生的总则。所以,接下来的日子,赶紧提起精神,给自己来个整体进补,进补身体,进补心灵,肯定是没错的。
中医讲秋养收
在秋天,自然之气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人是自然之子,应该与自然同步。《内经》里“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作息时间,就是说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在饮食上减辛增酸,因辛辣为入肺之物,使肺气更旺。而酸性食物入肝,有助肝气强盛,不致受肺气和肺邪的侵。在心灵上,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使用移情的方法,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以泄盛满之肺气,否则会有“太阴不收”之弊,导致“肺气焦满”,罹患肺病。特别应该出去走走,多交朋友、游山垂钓、弈棋养花等使人兴奋愉悦的活动,以良好的心境,去抗御自然界肃杀衰败景观的负面影响,独居的老年朋友们尤应注意到这一点,而且出去走走需要体力,更应该调养起来,补足元气。
秋季的进补,相对于冬季的冬令进补,来得温润平和些,微微进补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存储元气,又要兼顾养阴。
人参与黄精的配伍
据了解,存储元气首选的还是人参,《理虚元鉴》中曾说道:“人参能大补元气,在阴补阴,在阳补阳,能温能清,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益心气,安心神。”一般老年朋友会认为,人参应当在冬令进补时来一支,现在火力是否太猛太旺。这就要看有经验的老中医如何来配伍了。这时,黄精成了不二之选,为什么,因为黄精可以中和人参里的火,配伍之后,人参的补益作用不但能得以很好地显现,同时“黄精”又能滋阴生津,防止上火。
现代《中国药典》记载,黄精性甘、平,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作用,可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精血不足,腰膝酸软,内热消渴。在现代,国家卫生部把黄精归于药食同源品种,药食同源指既可食用又能作为中药材防病治病的植物,经过多年,甚至数百年、数千年食用而被证实对人体有益无害,适合老年朋友长期食用。
在人参配伍黄精的基础上,再配伍上玉竹,滋阴生津,配上茯苓适当利水渗湿,就更加绝妙,利于吸收。
在我国唐代有一个叫孙思邈的人,他是将黄精作为药食同源的先行者,相传他活了一百多岁,在其代表作《千金要方》中,系统全面地记载了养生理论和方法,其中,记载他经常服用黄精养生的例子,甚至用自身学识将黄精经过配伍制成黄精膏,叫“孙真人黄精膏”,用来滋阴生津、宽中下气,这在当时是件稀罕又时髦的事。
中老年朋友不妨趁着夏转秋的时节,去试试这类调理进补的膏剂,让这个交替转得更顺一些,给接下来的日子助力。在选择的时候,请认清正规的,品质有保证的国医国药馆制作的人参黄精膏剂类产品总是没错的。
(郦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