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2013年9月10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代诗人为何寿短

 

  “人生七十古来稀”最早见于杜甫的《曲江》一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白居易也有“旧话相传聊自慰,世间七十老人稀”的诗句。古代人能活到古稀之年的确不多。而诗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否也是如此呢?本人对唐代36位著名诗人(生卒年可考者)的寿命作过统计,结果发现多数唐代诗人都卒于60岁以下。

  从这些诗人的寿命统计看:36人中寿命最长者是贺知章85岁,最短寿者是李贺26岁。诗人中70岁以上者7人,约占36人中的1/5,诗人的平均寿数是55.2岁。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也只活了60余岁,既令人扼腕,又发人沉思!这其中原因何在?唐代诗人平均寿命不高的原因,可能与诗人处于特定的政治环境、个人的追求以及生活境遇有关,归结于以下四点:

  

  一、功名心切、仕途艰涩

  

  隋唐始倡科举制,让以住“仕族无寒门”状况有所改变,激发了不少知识分子对功名的向往和追求。“读书——应举——做官”,是很多诗人所走之路。但这条道路并不宽广,许多人多年的苦读,仍遭屡试不第的结局。如孟浩然40岁求仕无望,只得过着孤独隐居生活;高适50岁才入仕途,仅得到一个县尉的卑职;贾岛更糟,一生苦求功名,至花甲仍与宦无缘,……。诗人们追求功名,却遭失望和打击,心力交瘁,大大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忧国忧民、屡遭贬谪

  

  唐代不少诗人都怀揣爱国之心和济世之志,同时又忧国忧民。他们常提出一些改革时弊的主张,但因政治黑暗,进言不被采纳,有的还遭奸佞嫉妒、谗毁。结果这些敢于进言者最易遭到迫害、罢黜或贬迁的命运。上述36位诗人中遭过贬谪的就占约1/3。无情的迫害和打击,让诗人们悲愤、压抑,精神的折磨和对健康的伤害不容低估。

  

  三、颠沛流离、生活困顿

  

  唐代诗人很多有四处漂游的经历,有的是为了游学和生计,但不少是因遭迫害而频繁调迁,不得已而为之。这种居无定处、跋涉劳苦的生活,对身体不利。特别哪些遭贬迁的诗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受到双重磨难,这种境遇下导致贫病交加或死亡的并非个别。如杜甫政治上遭打击,四处寄寓,生活凄苦,最后客死逆旅;柳宗元被贬14年,精神长期重压,健康恶化,最后含冤而逝。这种颠沛流离、精力暗耗、生活困顿的状况,也是唐诗人短寿的重要原因。

  

  四、以酒解愁、酒害损寿

  

  因仕途坎坷、精神上无寄托,一些诗人会流露“人世无常”的慨叹。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唐代诗人不少都喜欢借酒抒怀、借酒解愁。从诗人留下诗篇看,像李白、杜甫、李商隐、刘禹锡、杜牧、孟浩然等诗人,几乎都喜欢饮酒。李白因豪饮出名,人称“酒仙”;酒对王维来说,可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有“斗酒学士”之称;杜甫困守他乡,生活再苦,也不惜“借酒”、“赊酒”,经常是“竭囊而沽”,处处欠下酒债;元稹也有“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禾嫌多”之句。唐代诗人普遍嗜酒,有的更狂饮暴喝。殊不知,纵酒伤身,嗜酒致病而损寿,“酒害”也是诗人难逾古稀年的因素。

  (蒲昭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导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城事社区
   第06版:人物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内深读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垂钓
   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第16版:艺苑欣赏
   第17版:时尚消费周刊
   第18版:展会/专访
   第19版:魅力家居
   第20版:家居/家装
   第21版:建材家饰周刊
   第22版:时尚/家居
   第23版:展会/专访
   第24版:赛事/聚焦
纸扎匠:巧手扎出五彩世界
唐代诗人为何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