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
很少有一门语言如英语这般困扰了国人这么多年。考中学、考大学,英语是必考的科目,入职以后,英语也是职称考试的必考科目,中国人的大半人生,各种各样的证明、资历都跟英语捆绑在了一起,也跟几代人的悲欢离合绑在了一起,作为一个拥有灿烂文明的古国、语言大国,被另外一种语言折磨成这样,此种境遇确实让人无法理解。
如今英语加诸中国人身上的魔咒第一次有了松动的迹象。北京市教委昨天透露,2016年高考改革要点: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英语则从150分下调到100分,而且今后英语将逐步向一年两次社会化考试过渡。
语文分值上调在意料之外,英语下调则在意料之中。英语的分值是不是语文给压下去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选拔的一种工具,分数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中国式英语教学切实地肩负起高分低能的责任,屡屡不辱使命。考满分的听不懂别人说什么,能读能写的一开口却是支支吾吾,这么多年,英语留给社会的笑话,几天几夜都未必说得完,社会早就怨声载道。说是在学语言,不如说是一张考不完的试卷。
北京的尝试是一种努力,但指望它改变英语的尴尬处境还不现实。降个50分,仍然还有100分,高考是每一城每一寨的比拼,每一分都是必争之地。学霸们是不会放弃这100分的争夺的,只要一考定终身的政策不变,英语哪怕只剩下50分,学生们依然会去埋首苦读。
英语要变,不是从150分变成100分,而是从考卷上走下来,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不管你承不承认,英语在国际上作为交流工具的地位是别的语言取代不了的,不会英语就好比塞上了耳朵,蒙起了眼睛,学成英语不易,一旦学会了享受到的便利也是巨大的,这意味着掌握了通往世界的一把钥匙,这是任何分数都给不了的益处。
所以,不是英语不重要,也不是高考该不该考英语的问题,而是怎么学的问题,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有些专业需要深厚的英文造诣,有些专业有点了解就够用了;外交学院的学生操着一口中国式英语就有点抹不开嘴,像我们这些搞国内新闻的记者,学那么多英语真没有太大用处。每个专业每种人生都对英语有不同的要求,就不应该搞一刀切。北京的改革无疑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英语首先是个有用的东西,是有些人需要有些人不需要的工具,而不是必考的科目。
这有助于降低高考对英语的依赖,把社会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对社会而言有积极意义,可是对于个人而言,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学好了都只会让你的人生更精彩,如果你不想做一个井底之蛙的话,建议还是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把英语学好的,因为那代表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语言的障碍会让你寸步难行。哪怕你只是出国一趟,会点英语都能让你的出行踏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