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洪涛 文/图
本报讯 “靠集不到集,老庄与新庄隔离!”10月16日,在郸城县汲冢镇邢营村,看着眼前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如图),村主任张可彬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形容道路不通给村民带来的不便。
这条土路靠近集市,长约两公里,曾经最窄处仅容两个人并肩走过,一遇到下雨天,村民进出家门两脚泥,是名副其实的“泥水路”,而就是这样一条路却是村里的“主干道”。2012年9月,省统计局驻邢营村定点扶贫工作队到来后,走访村民,进行了调研,决定从村民反映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解决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首先要把这条“主干道”修成水泥路。
“要修路,就得先把土路打通,让路与集市相连,这样大家上集市就更方便了。”工作队提出加宽和打通这条路的想法后,村民立即行动起来,纷纷拉来砖渣等材料垫路。现在这条路已经加宽到了五六米,实现了与集市的互通相连。“下一步,就要给加宽后的道路铺上水泥,让村民用上水泥路告别‘泥水路’。”工作队员李振山说。为此,他多次到省里争取项目资金,目前,这条路已经正式列入计划,年底就要动工了。
面对村里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多的问题,在今年母亲节前,工作队联合相关单位给村里家庭比较困难的50位留守母亲,送去了价值200元的“爱心包裹”,包括衣物、护膝、手套、常用药品等,让这些留守老人在母亲节得到一丝关爱。“感谢工作队对我家的帮助,逢年过节还给我家送慰问品。”说起工作队对自家的帮助,村民王老太说。
“下一步,我们准备根据村里的具体情况,把水利基础设施搞上去,基础设施搞好之后,再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发展养殖业和特色种植,帮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时工作队员李振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