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2日,周口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完成了首例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 RTO)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成功,手术过程仅耗时1小时,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
苑某,女,60岁,以“间断心慌、心悸、胸闷4年再发加重1月余”为主诉入住该院心血管内二病区。患者4年前发作性心慌、心悸,症状发作时行心电图示:心房纤颤,期间长期先后口服“倍他乐克、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效果欠佳。近1月来,上述症状较前明显加重,安静状态即可发作,每周症状发作2~3次,症状发作时伴胸闷、心内不适,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患者身心俱疲,日常生活工作严重受影响。
3月22日,心血管内二科冉华中主任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 RTO)指导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病变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治疗目的。手术过程仅耗时1小时,成功完成了我市首例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此例手术的成功填补了我市的一项空白,使我市心血管介入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巩固了我市在豫东南各市级兄弟单位心血管介入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为广大房颤患者提供了新的切实有效的根治办法,也是众多房颤患友的一个福音。
心房纤颤(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人群发生率为0.15%~1%,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65岁以上者发生率达5.9%,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心房纤颤可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继发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房颤,称之为特发性心房纤颤。有关资料显示,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郭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