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清明特刊
 
 
 
2014年4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丘:肃穆烈士陵园“守护”数百英灵
烈士墓群

  □晚报记者 郭坤 文/图

  进入陵园,方才还萦绕耳旁的喧闹声迅速隐去。院内草木葱茏,苍松翠柏傲然挺立。这里是一个和外界完全不同的静谧之地。

  距离陵园大门50米处,一座高十几米、钢筋水泥结构的纪念塔巍峨耸立,纪念塔最顶端是一尊战士持枪跃马的雕像。塔身呈四棱四面立体结构,除正对陵园大门的西面雕刻着“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遒劲大字外,南、东、北三面还分别雕刻着“为祖国为人民光荣牺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革命的先烈,英雄的事迹”塔文。

  纪念塔耸立在一个偌大的纪念广场上,据记者目测,这个纪念广场可供2000余人在此站立聆听革命先烈事迹。

  纪念塔东50米处,是一座占地100多平方米、坐东朝西、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两侧的墙壁上各有一幅巨型浮雕。上首的浮雕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翻身闹革命的场景,下首的浮雕展现的是革命战士冲锋陷阵的场面。

  进入纪念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字的左右两边是陵园特意制作的橱窗式展板,展板中除展示了数百名烈士名单之外,还以大量篇幅对朱彬、王广建、严图阁、李晓明、刘磊等著名烈士进行了详尽的生平事迹介绍。另外,展板还对曾经发生在沈丘县境内的张保园事件、郭岗事件和毛营事件进行了简单介绍。

  纪念堂的南、东、北三面,几百座烈士墓呈“凹”形构成一个墓群,烈士们的遗骨、遗物安放在大理石的墓穴中,被女贞、龙柏、葱兰、小叶黄杨等植物环绕。

  纪念堂南侧,矗立着3块醒目的墓碑,中间一块上书“无名烈士之墓”,碑文显示,这座烈士墓是为在张保园事件、郭岗事件和毛营事件中牺牲的31名无名烈士而建。

  无名烈士墓右侧长眠着生前是红五军团13军39师师长的王广建烈士。无名烈士墓左侧是严图阁烈士之墓,他生前是红一方面军18师师长。纪念堂东面正中,也就是整个墓群的正中,埋葬着华东野战军总部政治部民运部原副部长朱彬烈士的遗骨,朱斌并不是沈丘人,他的遗骨一开始也并没有安放在沈丘县烈士陵园,1953年,由于行政区划变动,朱彬等6名烈士牺牲的地方划归沈丘县,沈丘县人民政府于1962年将他们的遗骨迁入沈丘县烈士陵园。

  在墓群中,记者找到了抗洪英雄刘磊的安息之所。2010年7月29日,年仅21岁的战士刘磊为抢救吉林省永吉县被洪水围困的群众,不幸英勇捐躯。同年8月3日,他的骨灰被迎回沈丘县烈士陵园安放。

  2010年初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的沈丘籍维和卫士李晓明并没有安葬在这里,他的骨灰摆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烈士骨灰堂240号灵位。尽管他不在这里,但沈丘县烈士陵园对他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沈丘县烈士陵园中安放的大部分是沈丘籍烈士的遗骨、遗物,他们为了新中国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高高耸立的纪念塔、庄严明亮的纪念堂、排列有序的烈士墓以及满目翠绿的各种植物,让这片13200平方米的土地成为一个庄严肃穆的静谧之地。

  静谧之地庄严肃穆

  心阅读

  核

  位于周口市东部的沈丘县是一个革命老区,众多仁人志士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教育后人,为了慰藉先烈的英灵,沈丘县委、县政府于1958年修建了沈丘县烈士陵园。

  沈丘县烈士陵园位于沈丘县北城一里豆村。

  3月30日14时许,记者从沈丘县城吉祥路和新华街交叉口(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北关十字路口)出发,北行2公里就看到了临街的沈丘县烈士陵园。这是一座坐东朝西的陵园,周围虽密布民房,但都没能掩盖住围墙内苍松翠柏的傲然英姿。

  纪念塔

  11名烈士散葬在沈丘各地

  从1958年建园,沈丘县烈士陵园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其间进行过几次升级改造,目的就是让烈士们的遗骨、遗物得到更好的安放。

  今年60岁的原陵园主任毛献新向记者介绍了陵园曾经进行过的4次升级改造:“1979年前后主要加固了陵园围墙和烈士墓碑;2000年,松柏、红叶石楠、三叶草、月季、桂花、小叶黄杨等植物的补栽和移栽使陵园实现全面绿化,同时,烈士墓进行了水泥加固,纪念广场得以水泥平铺,陵园道路全部实现硬化。除此之外,还新修了300多米长的下水道;2008年,陵园重修了陵园大门、纪念堂,加高加厚了纪念广场;2013年,烈士的水泥坟冢和墓碑完成升级改造,全部更新为大理石卧式坟冢和墓碑,墓群中栽入女贞、龙柏、葱兰、小叶黄杨等植物,使300多座烈士墓全部被绿色植物环绕。”

  陵园现任主任张志恒告诉记者,2013年,陵园按照上级要求,对散葬在沈丘各地的烈士遗骨、遗物进行了集中迁入工作,使入园烈士达到380名。

  张志恒为记者提供了一份非常详实的烈士安放资料。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沈丘县烈士陵园共安放着314名有名烈士的遗骨、遗物或遗像,其中,牺牲于红军时期的烈士4名,牺牲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10名,牺牲于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130名,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烈士49名,牺牲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烈士16名,新中国成立后牺牲的烈士79名,无资料记载的烈士26名。除了这314名有名烈士之外,陵园还安放着66名无名烈士的遗骨、遗物,其中31名无名烈士合葬在一起,30名无名烈士分别安葬,5名无名烈士与朱彬合葬。

  张志恒特别说明了与朱彬合葬的5名无名烈士的情况。他说,朱彬等6人是一起牺牲的,安葬之初他们便合葬在了一起。“1962年,朱彬等6人的遗骨迁入陵园时也是合葬。其中的5名烈士,牺牲时他们的姓名都是不完整的,有的只有姓而没有名,并且他们留下的可供查找的资料太少,我们目前无从考证核实他们的详细姓名和籍贯,因此只能暂时将他们归类为无名烈士。”

  380名烈士遗骨、遗物安放在陵园

  “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散葬在沈丘各地的烈士迁入工作,还有几名烈士没有迁入。”沈丘县民政局副局长马永奇告诉记者,目前散葬在沈丘各地的还有11名烈士的遗骨、遗物,他们分别是安葬于槐店刘楼村的窦品章烈士,安葬于北城郭庄村的郭效礼、郭效祥、郭鹏飞烈士,安葬于白集苗营村的苗金星烈士,安葬于白集鲁寨村的鲁万之、鲁迎士烈士,安葬于白集顾营村的顾明伦烈士,安葬于白集鹿楼村的鹿国银烈士,安葬于城关东关的马义敏烈士,安葬于县城东关的李尊士烈士。

  这11名烈士,顾明伦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马义敏和李尊士牺牲于新中国成立后,其他8人均牺牲于解放战争时期。

  “在集中迁入工作中,这些烈士的后代不愿意将先辈的遗骨或者遗物迁离故土。”马永奇说,遵照他们的意愿,县民政局对这些烈士墓进行了原地保护。

  马永奇还告诉记者,在对散葬烈士的集中迁入工作中,一些群众还提供了一些他们认为是烈士的坟冢,但由于缺乏资料支持,“我们目前无法将他们核实认定为烈士,因此对他们并没有登记”。

  学校集中祭扫活动有所减少

  “较之以前,学校的集中祭扫活动有所减少。”毛献新说,“(上世纪)80年代,每年的清明,县城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甚至很多乡镇的学校都组织学生来陵园祭扫,那个时候,每年清明祭扫人数都在3万人次以上。后来,组织祭扫的学校越来越少。现在,清明前几天只有个别学校组织学生前来祭扫。”

  “最近几年的清明期间,祭扫人数在五六千人次。今年清明,到目前只有沈丘中英文学校和沈丘一高组织学生祭扫过。”张志恒在分析目前学校组织祭扫活动减少的原因时说,很多学校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很少组织甚至不组织集体活动。 

  记者了解到,沈丘县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已经将有资料记载的烈士名单和简介上传至了河南英烈网,供群众网上祭奠。“现在网上祭扫很流行。”张志恒说,“作为陵园管理人员,我们无力改变目前的祭扫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把陵园的硬件和软件打扫好、完善好,接待好每一位前来祭奠烈士的群众。”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清明特刊
   第05版:清明特刊
   第06版:清明特刊
   第07版:清明特刊
   第08版:清明特刊
   第09版:清明特刊
   第10版:清明特刊
   第11版:清明特刊
   第12版:清明特刊
   第13版:国内/广告
   第14版:国际综览
   第15版:体育/文娱
   第16版:大众拍客
   第17版:健康生活
   第18版:心灵视窗
   第19版:传染病救治
   第20版:为您服务
   第21版:亲子/空间
   第22版:心理/人际
   第23版:健康/养生
   第24版:健康/关注
沈丘:肃穆烈士陵园“守护”数百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