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杜欣 文/图
碧血几春花,零泪一抔土。黄色的油菜花开放、青翠的松柏肃立,在这个清明,在静静的田野,或在闹市中的烈士陵园,它们与我们一道拥着长眠在这片热土上的革命先烈。4月2日上午,淮阳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几束洁白的绢花昭示着有人在这里悼念过。
淮阳县是革命老区,该县载入史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706人,无名的就更多了。翻开历史,一幕幕感人画面跃入眼帘。抚今追昔,令人感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淮阳这片热土洒下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除淮阳县烈士陵园外,淮阳还散布着窦楼之战纪念地、淮阳抗日游击队纪念地以及七十三烈士墓、李小庄阻击战烈士墓地等纪念场地。清明时节,重温他们的故事,我们敬仰着那些被历史铭记的英雄们……
心阅读
核
七十三名烈士长眠淮阳
除了烈士陵园,淮阳县齐老乡境内还有一片无名烈士墓群——“七十三烈士墓”,当地群众叫“烈士坟”。60多年过去了,73座坟茔至今仍齐刷刷地“列队”在这片田野,像一支整装待发的队伍。
清明时节,记者慕名而至。据了解,这里长眠着73名革命英烈,他们是1947年为解放淮阳县城和解放漯河战斗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如今,人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家乡,留下的只有一块墓碑和73座坟茔。
青青的麦田里,一块墓碑向后人诉说着一段历史。墓碑上显示,这是淮阳县委、县政府于1987年7月为革命先烈立的纪念碑。虽然碑文上所显示的只有一名叫朱国弼的连长和另外一名姓谢的连长,但1987年立碑时,淮阳县委党史办工作人员通过多次走访和调查,对解放淮阳县城的历史记载却更为详细:淮阳城是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盘踞的豫东重镇。1947年9月6日,为解放该城,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为主,二军分区独立团淮太西县和淮阳县两个县大队积极配合,7日拂晓发起战斗,先攻占西、南两关。8日黄昏发起总攻,激战中,我35团架桥登上南门,30团突破西门,对敌实行分割歼灭,当夜12时结束战斗。击毙、伤敌200余名,淹死100余名,缴获了敌少将保安司令张振江下属1400名官兵及大批武器弹药,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烈士的鲜血换来了攻城的胜利、人民的解放。战后,淮阳人民将朱国弼连长等32烈士的遗体护送至齐老家村安葬。我军漯河战役的重伤员在齐老家村后方医院抢救无效者有谢连长等41人,他们亦葬于此。
“这个村过去叫齐老家,现在是齐老行政村,是齐老乡政府所在地,也是革命老区。”村支书说,烈士墓占地有两亩多,虽然60多年过去了,后人没有记住他们的姓名,但却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是革命先烈。每到清明,都有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凭吊、为烈士墓添土。
淮阳党史办主任郭玉杰告诉记者,淮阳的无名烈士纪念碑,并不仅此一处。在硝烟中逝去的那些年轻面孔,更多的已被历史湮没,或者说,从他们倒下的那一瞬间开始,记忆就戛然而止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葬在家乡的泥土里,没有一块镌刻着自己名字的墓碑,没有留在历史的档案中,甚至,无人知晓他们曾经为这个国家的建立牺牲了生命……正是这些有名的、无名的先烈们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和平。
烈士纪念碑前花儿摇曳,好像在向烈士表达深深的敬意。
烈士陵园修葺一新
淮阳县烈士陵园与著名的太昊陵景区一墙之隔,一边是寂静安详,一边是游人如织。清明节前夕,记者在淮阳县烈士陵园内能强烈感受到这种鲜明的对比。记者走进处在闹市的烈士陵园时,这里一片寂静。院内一丛丛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着,一排排松柏吐出了嫩绿的新芽。
正在院内绿化带除草的烈士陵园主任白家晨告诉记者,淮阳县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上署名的烈士有718人,这两天,有几家学校已经跟他联系过,要组织学生过来扫墓。
“每年清明节前,都有学校组织人员过来,社会团体相对过去来说就少得多了。”白家晨说,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7年了,这里有11名工作人员,他们每周一、周五都会擦洗一遍这里的墓碑。
据了解,去年8月份开始,淮阳县民政局先后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历时4个月,对烈士陵园进行了修缮、维护。院内绿化面积6823平方米,硬化面积2775平方米。同时,县民政局组织协调城关镇北关居委会、公安局北关派出所和烈士陵园对烈士陵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整顿,并印发了整顿通告,禁止烈士陵园北临居民小区居民向陵园内倒放垃圾、乱排污水,拆除了烈士陵园院内东侧的厕所,改善了周边环境,修缮一新的烈士陵园在塔松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今年清明节前,淮阳县民政局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要内容,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践行群众路线”为主题的清明节祭扫活动,积极倡导绿色、文明、低碳祭祀新风尚,着力做好烈士陵园服务社会各界群众瞻仰、祭扫前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广大群众集中祭扫安全有序。
记忆中最生动的一堂课
“天上下着濛濛细雨,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烈士陵园……还在小学的时候,清明期间我们会去烈士墓祭扫先烈,依稀记得那时作文的开头就是这样写的。”在淮阳某机关单位上班的王伟说,那时候,有的同学会在瞻仰烈士墓的时候,把自己手工制作的白色纸花恭恭敬敬地放在烈士墓的墓地上,有的同学还认真摘抄陈列室中先烈们的事迹,作为写作文的材料。
“直到今天,清明扫墓一直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淮阳中学老师李涛告诉记者。就在4月3日早自习过后,在淮阳中学团委组织下,学生代表300多人来到淮阳县烈士陵园,举行以“继承先辈遗志,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淮中人”为主题的祭扫烈士墓活动。新团员代表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庄严的入团宣誓仪式,在场老团员还举行了重温誓词活动,新老团员代表分别进行了演讲,表达对英雄的无限崇敬,抒发自己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
学生代表季春晓说:“我们到这里祭奠革命先烈,让我们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一代青年,一定要好好学习,立志报效祖国,践行核心价值观,让牺牲的革命先烈安息。”羲陵文学社孙琰奇同学说:“今天参加祭扫烈士墓活动,对我们触动很大,我们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我们的心灵是一次洗涤。”
淮阳一位离休干部表示,清明祭英烈活动,就是要通过带领未成年人学习革命先烈光荣事迹,鼓励他们继承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引导他们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人生信念,激励他们立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仔细擦拭烈士墓碑上的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