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徐松 文/图
郸城县88岁的离休教师侯一风和80岁的退休教师唐琳,于1954年结婚,至今刚好60年,是名符其实的“钻石婚”。
“人家骑马咱骑驴,后面跟着推车哩”。60年来,老两口就是以这样知足常乐的心态,活得很幸福,令人很羡慕。2014年春天,老两口的新计划就是到西北五省旅游一趟,完成他们走遍全国的梦想。
身世特殊,命运特别
“我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很好。但是,我不靠家庭靠自己。正因为这样,我的地主家庭衰败的时候,我一点儿也没受成分影响,还娶了这样一个好妻子,所以我很知足。”说起自己这辈子知足的原因,侯老师是开门见山。
侯老师说,他10岁以前在家里读私塾,10岁以后就到石槽完小读书。但他从不炫耀自己是地主家的孩子,更不欺负别人,甚至上学时的老师、同生都不知道他是地主家的孩子。16岁,侯一风在开封读高中时和两个同学逃学去报名参军,作战期间弃暗投明当上了解放军,并参加了解放战争、剿匪战斗,还立下战功。
回乡后,侯一风到石槽完小任教,认识了唐琳。侯老师说,经过反复“查证”,群众一致认为他虽然出自地主家庭,但自幼没有欺负穷人,成分不好却很善良。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侯、唐二人的婚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俩人顺利结为夫妻。侯一风心想,经过这场特殊的“考验”,他很庆幸,更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幸福。
老两口在择菜
言传身教,子孙成材
侯一风、唐琳两位老师,在郸城县名声远扬,桃李满天下。他们家的家风是热爱学习、与人为善、做事严谨、做人低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受家庭熏陶,两位老师的3个孩子个个成材。
在侯老师的书房里,数十年来始终有一张“计划表”,当天要做什么、明天做要什么,当天的什么事没有做完,明天几点必须做完,都详细记录下来。“做事要有计划。俺三个孩子都是这样的,就连孙子辈也养成了这个好习惯。”说起侯老师做事有章法的事,唐老师是引以为荣的。更让老人欣慰的是,如今,3个孩子家里的“计划表”上都有“给父母打电话”、“每月抽空陪父母”的项目。
这些平凡人的平凡事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万水千山,相扶到老
“祖国上下,万水千山总是情。除了西北五省,全国各地名山大川都有俺老两口的脚印儿。你侯老师身体好,别人都叫他‘老顽童’,我也爱旅游,我们的驴友朋友都能组一个团了。”唐老师说,他们老两口现在是80岁的身体、40岁的心态,今年计划去西北五省转转。
记者看到,唐老师用的是智能手机,还能娴熟地上网、发彩信。“别看我80岁了,我脑子里现在记的至少有20个人的手机号码,能立刻说出几十条旅游线路。”唐老师说,他们老两口都是1990年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就有计划地到祖国各地旅游。刚开始根本没有旅行社,他们就自己拿着地图、背着行囊,第一站去的是侯老师当年打仗剿匪的地方——贵阳,之后几乎游遍了国内景点,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去年,老两口在大儿子的帮助下还去了韩国、泰国等几个国家。
“人活一辈子,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幸福。”唐老师说,从1990年以来,他们每年拿出三五个月的工资出去旅游,剩下的用于日常生活,而且专门拿出一个月工资资助穷学生。如今,他们还长年资助一个叫谢超超的学生,准备资助他到大学毕业。
知足常乐,健康是福
“好心态决定好人生。年轻的时候当老师,带一大帮孩子玩儿;退休了老两口自己玩儿,老了带着一帮老年驴友玩儿。我们这一辈子就像是在玩儿。”侯一风老师用轻松的口气总结了老两口的一生。
老两口现在身体很棒。侯老师的“老顽童”绰号不是“浪得虚名”,他78岁还能爬树、倒挂金钩,如今88岁了,每天早上都坚持散步加小跑5公里。唐老师身体也很棒,而且记忆力很好,思想很“前卫”,他们的“朋友圈”里大都是四五十岁的人。
“现在俺两口,天天吃的是粗粮;早晚都锻炼,天天打牌。”记者采访时,有几位30多岁的朋友已经来到他们家里打牌了。唐老师说,根据他们两个的身体状况,决不能让这辈子留下什么遗憾,那么今年必须到西北五省去转转,完成他们走遍全国的梦想。
“你看,我身体还很棒吧!”说着,侯老师秀起自己的肌肉,正在一旁择菜的唐老师乐呵呵地说:“老顽童,88岁了还是很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