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劲松 朱海龙 文/图
大型联合收割机像一艘艘战舰游弋在滚滚麦浪中,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大口大口地吞噬着麦穗,吐出粒粒金黄色的麦子,瞬间,浩浩荡荡的麦香味在空气中扩散、飞舞、升腾。
麦收,这是人类农耕史上最为壮丽的时刻!黄灿灿的麦粒犹如一股金色的泉,流进乡亲们的麻袋里,也流进了农民的心田。
历经秋、冬、春三季8个月240多天的生长,周口近千万亩小麦终于迎来了它金黄的时刻。放眼望去,麦浪在风中摇摆着、炫耀着、延伸着。
5月30日21时许,商水县大赵村村民郭水库和妻子赵凤兰还在地头焦急地等待联合收割机的到来。和他们一样,同村的十几位村民也在等候,他们的说笑声和机器的轰鸣声混合在一起,夹杂着麦香味飘出好远好远。
赵凤兰的儿子和女儿大学毕业后都在北京工作,家里6亩多地全靠他们两口忙活。
“不过,看小麦的长势,今年的产量估计要比去年高出100公斤。”说着,郭水库咧着嘴笑了。
40多岁的农机手郭正国光着膀子,在收割机的“吞云吐雾”下,只能看到他的一双眼睛依旧很亮,牙齿依旧洁白,脸上、身上全变成黑的了。郭正国虽干了一整个白天了,可他好像没有倦意。或许是累麻木了,或许是为了能让村民们的麦子颗粒归仓,直到第二天凌晨3时许,由于麦秆潮湿不能继续收割了,他才休息。
与大型联合收割机在普通农田收获不同的是,周口市农科院科学试验田的收割倒是显得“温柔”多了。
5月27日早上5时许,周口市农科院对面的科学试验田里,工人们已经开始忙碌,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他们正在按照做好的标记一株一株地拔起麦子。这样的收割记者还是第一次看到。
像这样的拔单株,该院进行了两天,且每天只能干到上午11时半左右,再晚了小麦容易掉头。之后,在科学试验田里、国家和省级试验小区等区域,用从奥地利进口的专用收割机进行收割,这种机器能够保证收获快速、准确、安全、高纯度,这种机器还有称重、测水分等功能。
与此同时,我市其他县(市、区)夏收会战也已开始,也在演绎着“中原粮仓”的精彩时刻。
郭水库:今天下午我本来在建筑队干活,听天气预报说,明后两天有雨,把我急得赶紧就跑回来了。熟透的小麦如不及时收割,要是连阴天可咋办呀!
赵凤兰:家里就剩下我们俩了,昨天儿子和女儿还打电话说要回来帮我们收麦子,可他们回来光路费就得几百块,太浪费了,不管他们咋和我磨,我硬是没让他们回来。
(一)镰刀以后是用不上了
(二)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
(三)一位农民捧着金黄饱满的麦粒非常开心
周口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韩玉林:“我们这块科学试验田分成了多个区域,其中后代育种区近3万株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是我们提前做好了标记的,这些单株得由人工连根拔起,还得量株高、查穗数、称株重,看粒质粒色、饱满度等,最后再对这些单株进行筛选。”
总第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