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肝炎大国,尤其是乙肝大国。第四次全国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为9.75%,据此估算,我国现有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2亿之多,数量非常庞大。其中约3000万人发病,出现肝功波动即慢性肝炎,一部分甚至进展为肝硬化、肝癌。而正确认识乙肝血清标志物(即通常所说的乙肝“两对半”)及乙肝病毒定量的意义,对于判断病情及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等有莫大的帮助。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解读乙肝“两对半”的报告呢?
一、“两对半”是什么?
我们通常所说的乙肝“两对半”,分别指的是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这五项。读者可能注意到为什么没有核心抗原呢,这是因为核心抗原外面被表面抗原所包裹,一般情况下不易在血清中检测得到,所以一般不做常规检测,这也就是“两对半”这个名称的由来。它们的意义分别介绍如下:
1.表面抗原:这是乙肝病毒的外壳,是感染了乙肝的一个特异性的标志。阳性常见于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和发病期,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慢性乙型肝炎以及相关的肝硬化、肝癌等。健康成人患急性乙肝,90%的病人此抗原都可在恢复期转阴,如持续不转阴意味着病情转为慢性。
2.表面抗体:是机体对表面抗原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对表面抗原有中和作用,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无论是否有症状,机体已经得到恢复,并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平常我们注射乙肝疫苗,就是为了使这项抗体呈阳性。
3.e抗原:是核心抗原的成分,表示病毒有复制。急性乙肝此项呈短暂阳性,如果持续阳性说明转为慢性;在慢性乙肝中,此项阳性常说明有病毒的活动性复制,如果此项转阴并且e抗体转阳,提示病毒复制降低或停止。但有一个例外情况,如果乙肝病毒存在前C区变异,及时e抗原为阴性,也常能检测到有病毒复制。
4.e抗体:见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多可持续很长时间。慢性乙肝时,其意义如前述。需要说明的是此抗体并不具有保护性,所以此抗体阳性不代表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5.核心抗体:这是核心抗原的抗体,又可分为核心抗体IgM及IgG,临床一般检测总抗体。急性乙肝时,此抗体一般出现于恢复期,可持续数年或更长,甚至终身阳性。慢性乙肝时,需要与其他标志物综合判断。临床有时可单独检测核心抗体IgM,意义在于,急性乙肝时,IgM呈高滴度阳性,特别是表面抗原已经转阴的病人。查到IgM阳性对确诊急性乙肝有很大帮助。如急性乙肝1年内IgM未降至正常,提示病情转慢性。(未完待续)
(王云超)
作者简介
王云超,1986年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主任医师,周口市感染暨肝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周口市传染病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