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马治卫/文 朱海龙/图
“咩、咩、咩……”刚到沈丘县北杨集乡毛寨行政村刘猛的家,我们就听到了羊叫声,看见五六只羊在院中撒欢儿。“这些羊,为供应孩子上学可没少立功。每年都能卖上几窝羊崽,多少能缓解一下家中的经济困难。”刘猛的父亲刘倍说,“我的妻子王玲是个一刻也舍不得闲着的人,她在农闲之余便在家喂了这些羊。”
王玲“闲不住”的特点,在刘猛的谈话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父亲常年在北京菜市场打工,母亲一个人在家种了八九亩地。虽然现在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可晒麦、砍玉米秆等活仍需靠人力来完成。母亲为了不因农活耽误我们弟兄3个上学,家里种地再困难,都不告诉我们一声。”刘猛说,“去年的麦收季节,母亲突然得了重感冒,浑身无力,而父亲在外打工又不在家,母亲就边吃药边干活,一个人硬是挺了过来……”
“我到现在还记得,有一天深夜母亲背着我步行两公里去看病的事。”性格有些内向的刘猛,说起母亲时话语渐渐多了起来。
刘猛清晰地记得,他上初一那年,有一次到邻村参加喜宴,由于吃了不新鲜的食物,回到家就上吐下泻。母亲急忙把他送到了乡医院,一连守护在床边几天几夜。输过几天液后,医生建议他回家休养。可回家的当天夜里,他的病再次发作。为不耽误病情,母亲深夜步行两里多路,背着他去看病。终于,在医生的救治和母亲的照顾下,他的病有了好转,可母亲却因他这场病瘦了一大圈。
为了回报母亲,刘猛学习特别努力。在学校,他从不与别人比吃穿,而是比学习。通过不懈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刘猛以理科611分的成绩,报考了合肥工业大学。“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听讲,课后认真总结。”讲起学习方法,刘猛这样总结。
谈及未来,刘猛的愿望有点简单,但很现实。“等大学毕业挣了钱,我要把家中的房子翻修一下,如果可能的话,像村中其他人家一样建幢楼房,楼房里再设计间厕所,建个洗澡间。自己住不住暂不说,至少可以让父母和弟弟在家生活得舒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