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2015年4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明:奉献爱心是一种快乐

  □晚报记者  郭坤  文/图

  核心提示

  “一碗普通的粥,也许就能救活一个饥饿的人;一条薄薄的毯子,也许就能温暖一个冻僵的人;一句暖心的话、一只温暖的手,也许就能给失望者带来希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刘明经常对身边人说的这些话,也是她这些年坚持奉献爱心的内在动力。

  刘明是周口市中心城区爱心早餐的发起人。从去年10月31日到现在,她在建设大道和复兴路交叉口东北角开设的爱心早餐屋已经让不少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吃了好几个月的免费早餐。

  志愿者捐赠的款物无法保障爱心早餐屋正常运营,刘明要经常往里面贴钱。

  尽管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但刘明心里清楚,她也会有撑不住的那一天。只是,她依然在坚持。因为她相信,她的举动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奉献爱心。

  刘明在洗抹布

  奉献爱心是一种快乐

  爱心早餐屋  满满都是爱

  3月31日6时许,几十名身穿橘黄色马甲的环卫工人在建设大道与复兴路交叉口东北角的爱心早餐屋前吃着热腾腾的饭菜。

  当天,刘明为环卫工人准备的早餐是米粥、馒头和烩在一起的豆腐、黑白菜、蘑菇。

  来吃饭的环卫工人走了一拨又一拨,5张餐桌旁始终萦绕着欢声笑语。从去年10月31日到现在,除了春节前后的一个月外,来来往往的环卫工人在此用餐的场面已经成了建设大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44岁的朱红梅干环卫工作已经20多年了,以前每天早上干完活都是自己随便买点东西吃。自从有了爱心早餐,朱红梅每天都来这里吃饭。“这里的饭菜很可口。”朱红梅笑着说,坐在这里吃着饭聊着天,一早上的疲劳都没有了。

  盛菜、端饭、擦桌、刷碗……刘明和前来帮忙的尹桂华、袁伦国、毛先生3名志愿者穿着红马甲不停地忙前忙后。“早上4点多起床,这会儿环卫工人吃得差不多了,7点左右就能收摊。”正在洗抹布的刘明说。

  “谢谢你给俺做饭,辛苦了。”接过米粥,一位环卫工人向尹桂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俺辛苦啥,你天天早起打扫卫生才辛苦!”尹桂华说。

  “俺辛苦能挣点钱,你辛苦却啥都没有,咱俩的辛苦不一样。”环卫工人说。

  尹桂华没有再说话,但她脸上露出了知足的笑容。尹桂华今年58岁,爱心早餐屋“开业”第三天就来帮忙,一干就是好几个月。“在这里帮忙,不但能锻炼身体而且还能奉献爱心。”尹桂华说,她丝毫不感觉辛苦,反而觉得很快乐。

  时间已近7时,尹桂华看了看馍筐对刘明和袁伦国说:“还剩下俩馍,不够吃了,‘大个儿’还没来,得去买点油条。”

  尹桂华所说的“大个儿”是一名普通环卫工人。“这个人很实在,早上活儿不干完不来吃饭,吃了饭还顺便帮我们干活。”刘明说,“所以我们每天都会给他留饭。”

  这边话还没说完,袁伦国已出屋去买油条。不一会儿,他拎着20多根油条回来了。

  环卫工人陆续散去,刘明和志愿者赶紧把摆在马路边的桌子搬进屋。“环卫工人吃完了就得赶紧收,占着道哩!”刘明笑着说。

  刘明今年46岁,在太康老家承包160多亩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场主”。“丈夫和儿子、女儿都有稳定的工作,我以前还做过小生意。”刘明说,她家算不上特别富裕,但也不缺钱。

  不缺钱又有时间的刘明没有把精力花在自己身上,而是花了3万多元钱开了这个爱心早餐屋。每天辛辛苦苦地忙碌着,她到底是为了啥?

  “啥也不为,我做这事不求回报。”刘明说,她从奉献中得到一种快乐,一种乐趣。“啥叫志愿者,志愿者就是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人。我想,我就是这样的人”。

  在2010年9月之前,刘明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志愿者服务活动。“朋友组织的一次慰问孤寡老人活动,把我带上了。看到孤寡老人的笑脸,我一下子感受到一种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

  此后,刘明开始热衷于此类慰问活动。太康县很多乡镇的孤寡老人,她都带着礼物去慰问过。2013年10月,她还和朋友一起跑到南阳方城,给一所小学的贫困学生捐款捐物。

  “连续几年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感觉很快乐,但我也觉得这样奉献爱心不是长久之计。”刘明说,这样的活动随机性太大,而且帮助的人也有限,她想寻求一种固定的方式奉献爱心。2013年,南阳有人办起了爱心早餐屋。她听说这个消息后,觉得自己在周口也可以做。

  2014年年初,刘明的太康老乡焦阳光在太康县城成功开办爱心早餐屋。这更坚定了她用这种方式奉献爱心的决心。“由于我现在生活在周口市区,所以就决定把爱心早餐屋开在市区。”刘明说,找地方、租房子、买厨具……花了3万多元钱。从此,建设大道和复兴路交叉口东北角就有了一个爱心早餐屋。四五十平方米的两间小房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当年10月31日,刘明的爱心早餐屋正式“开业”,得知消息的志愿者都赶来帮忙。

  选择用提供免费早餐的形式奉献爱心后,刘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美丽的事业中。每天4时起床,熬稀饭、炒时令菜,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提供热腾腾的早餐。“最多的时候有130多人用餐,现在每天都有五六十人。”刘明说,看着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用餐后满意地离去,她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有时也听到过一些闲言碎语,但我不辩解,因为没必要。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会坚持做下去的。”刘明说。

  希望大家都献出一点爱

  “干起来不难,坚持下去不易。”刘明如今对这句话有着切身的体会。“如果不是志愿者帮助,我自己真干不了。”刘明说。

  除了每天来帮忙干活的志愿者外,还有捐款捐物的志愿者。

  “杜华,1000元;柴艳春,260元;朱永兴,面粉4袋;无名志愿者,萝卜3袋……”刘明的一个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志愿者捐赠的款物。

  刘明讲,仅靠志愿者的捐款捐物无法保障爱心早餐屋的正常运营,她要经常往里面贴钱。

  “天越来越热,现在我们急需冰柜。没有冰柜,我们就不敢多做饭。”尹桂华说,“对了,还有消毒柜,天热了,这东西也少不了。”

  没有冰柜就少做点饭,没有消毒柜就搞好卫生,这些都不是刘明最担心的,她最担心的是前来帮忙的志愿者。

  “毛先生40多岁,刚来帮忙没几天。”刘明说,“尹大姐和袁大哥都已经50多岁了,还有一位63岁的姜凤云大姐。他们基本上每天都来帮忙,但他们可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为此,刘明希望一些年轻的志愿者能多来帮忙。

  尽管刘明现在还掏得起钱维持着爱心早餐屋,但她心里清楚,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更多志愿者帮助,她也会有撑不下去的那一天。

  “我相信社会上的好人多,我相信自己不会有干不下去的那一天。”刘明发自肺腑地说,“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大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相信我的坚持会让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奉献爱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第08版:出彩周口人
   第10版:国内综览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文娱新闻
   第15版:红尘情爱
   第16版:广 告
   第17版:健康生活
   第18版:健康资讯
   第19版:健康提示
   第20版:为您服务
   第21版:亲子/空间
   第22版:心理/人际
   第23版:养生/健康
   第24版:她/健康
刘明:奉献爱心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