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下,葡萄酒的消费氛围显现出日渐浓厚的特点。
6月16日,中国最大的市场调研和媒介研究公司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VSC-TNSRESEARCH)发布行业报告,根据CTR中国城市居民调查(CNRS-TGI)显示,我国白酒在消费者群体和户均消费上,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幅。甚至在近3年间,每百户居民中,便有4户居民没有再购买过白酒。
与白酒消费每况愈下相比,葡萄酒却呈现更好的消费氛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酒类消费者中,白酒消费者占比39.4%,葡萄酒消费者占比47.8%。值得注意的是,与该机构2014年的报告数据相比,葡萄酒消费上升了4.5个百分点,而白酒仅上升了1.1个百分点。
此外,不同于白酒重度消费者(每天至少饮用一次)正呈现高龄化的趋势,其45岁以下人群占47%,葡萄酒重度消费者45岁以下人群占比高达73%,可见中青年消费者是葡萄酒的绝对消费主力。同时,葡萄酒获得了中国社会中上层的欢迎,其占比高达65%以上,而白酒消费的低收入化特征非常明显。
葡萄酒正在逐渐进入中国消费的“黄金时代”吗?
葡萄酒消费呈扩大化趋势
对于葡萄酒消费氛围的观察,以往我们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传统葡萄酒消费的省市。而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则看到,实际上,在这两年的时间中,成都、重庆、西安、东北的一些城市的葡萄酒消费氛围也越来越浓。
从2012年以来,就有各种观察显示,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葡萄酒正在日益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从以往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大中型城市,慢慢向重庆、西安、兰州、成都、昆明和乌鲁木齐等西部地区外延扩大,而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厦门等这些发达地区,葡萄酒在居民的生活消费中日益加大。
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扩大化,除了改善我国葡萄酒市场东西地区不平衡的矛盾,也呈现出令人关注而期待的葡萄酒消费蓬勃景象。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葡萄酒经济研究中心近期也发布报告称,未来几年,中国葡萄酒需求将持续升温,预计消费量将增加60%以上,同时国产葡萄酒将供不应求,到2018年,中国葡萄酒净进口量将达到创纪录的7.9亿升。报告认为,随着中澳双边自贸协定即将签订,4年后澳大利亚葡萄酒对华出口关税降为零,届时葡萄酒消费将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因此,报告呼吁本地葡萄酒生产商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抓住商机扩大出口。
中国当下已经是世界第五大酿酒葡萄生产国,中国虽然也一直在扩大国内葡萄产量,但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速度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速度。中国拥有约11亿成年人口,但葡萄酒在中国人酒类消费中占比不足4%,因此中国进口葡萄酒增长潜力非常可观。
这份报告还预测,在未来数年中,中国的葡萄酒进口量有望达到近100万千升。随着中国与澳大利亚、智利和新西兰等国家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与实施,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在2011年至2018年间将上升33~79万千升。
中国葡萄酒消费扩大化的趋势,还刺激了进口酒商再次挥军进入中国的“野心”。法国宾德杰思简化股份公司全球营销总监菲利普·马里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这个全球范围内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前段时间进入收缩阵痛期,但现在正在进入正增长,即将迎来一个“再增长”时代。
最直接的利好消息来自于中国海关部门提供的进口数据。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进口葡萄酒的总量为3.83亿升,同比上涨1.59%。“除了再次出现了正增长,我们也已经注意到,一些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专业观察机构,都对中国市场在中短期内结束调整重归增长,作出了明显正面的预期,甚至有观察机构给出了年增长维持在10%以上的乐观数据。”
《福布斯》近期发布的中文版报告也指出,2014年底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约106.2万亿元,到2015年底,可投资资产在60~600万元之间的“大众富裕阶层”人数将超过1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更加年轻的消费者,正在生活和消费观念上趋同这一人群,总数可能达到5000万人以上。他们组成了在当代中国日益崛起的“中产社会”,也构成了未来5到10年时间里,中国葡萄酒的主流消费市场。
葡萄酒消费进入黄金期
众所周知,上海和广东为我国两个最大的葡萄酒消费省市地区,而这两省当前的葡萄酒消费趋势,或许正能说明葡萄酒正在进入中国消费的“黄金时代”。
上海市酒类专卖管理局原局长、上海市酒类流通协会名誉会长卢荣华对记者透露了一下上海当前酒类消费情况,2014年上海总共消费各种酒水达150万千升,其中啤酒100万千升,葡萄酒20万千升,消费市场集中在江浙沪的黄酒消费达到20万千升,而白酒则不到4.5万千升。
“在这20万千升葡萄酒当中,进口葡萄酒和国产葡萄酒几乎达到1∶1的比例,而在2002年我刚当局长的时候,进口酒消费仅能够达到几千升,我都忽略不计。没想到这10年左右迅速跻身市场,这么大的量,意味着按照上海常住人口2300万折算,可以达到人均8点多公升,11瓶半葡萄酒。两公升以下瓶装的葡萄酒,每3瓶中有一瓶是上海人消费的,这很厉害,数字太大,这个市场也太大。”卢荣华表示。
卢荣华估计全国将来是这么一个走势。他印象中有个机构也做调研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喝白酒比例的占到36%,但80后和90后更喜欢尝试其他葡萄酒。卢荣华在英国念书的女儿甚至有一次拒绝了他赠送的白酒,一脸漠然地问他:“留给我白酒干什么?我们又不喝!”她在活动上更多的时候喝葡萄酒。
“有人跟我提意见说,等这些80、90后上升到一定台阶,成为社会的主流以后,他也要喝白酒,但是你挡不住葡萄酒消费扩大这个大趋势。上海人均葡萄酒消费要达8升多,广东更不用说,即便是现在未出现上海这种消费趋势的北京,也已经成为全国第三大葡萄酒消费省市。”卢荣华说,当然上海葡萄酒消费氛围的浓厚与上海的地域、人口的结构、文化有密切关联。这里的文化包括学历、国外经历、对葡萄酒文化的理解、接受程度都有关系,上海有大量的海归,这也带来了葡萄酒的消费。
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局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朱思旭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葡萄酒的未来将会从配角发展成为主角,葡萄酒的“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首先在国际环境中,葡萄酒消费成为主流。世界三大酒种啤酒、葡萄酒和烈酒,啤酒全世界年产量达到2.1亿升,比例占到78%,葡萄酒占了11%~12%左右,烈性酒占了10%。而从国内酒类产量来看,国内白酒约占到20%,葡萄酒占了2%,这种状况说明葡萄酒在国内还有大量的市场空间。
“白酒去年产量1257千升,国人人均消费18瓶,按照有效的4亿人来算的话,一个人喝掉57瓶,正常喝酒的人,白酒一年要喝57瓶白酒,平均下来一个人一个礼拜喝一瓶白酒。由此可见,中国白酒产能过剩,再加上地方政府推出了相关接待禁绝使用白酒,而提倡葡萄酒的政策,对葡萄酒推广很有利。”朱思旭说。
他还表示,当前国内中产阶级兴起,再加上葡萄酒提倡的浪漫、健康特色,深受青年人的欢迎,因此葡萄酒一定会充满希望,其健康推广方面也更贴近中产阶级的需求。所以葡萄酒已经进入一个黄金期,一定能占有更多的份额。
对于葡萄酒企业如何在这个黄金期运作,朱思旭认为,除了遵循培育个性化、提升性价比这样的铁律,另外我们要做的是消费者培育,所谓消费者教育就是这个时候我们要提倡一种酒神精神,观念的转变、产品结构的调整不用说了,更多的也要做一些消费者方面培训课程。
“目的就是让大家懂酒,健康喝酒、文明喝酒、适量喝酒,提倡中国的酒神精神。酒神精神是什么?我们到希腊去看,他们演出的时候,演酒神的时候就是平民精神。”朱思旭说,一个人在理性喝酒前,有等级,但在感性的时候,尤其是在喝酒以后,一定是平等的。喝酒其实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职位的高低、没有富贵之说。酒是助力器,酒能加强某一项东西,所以我们要加强培训,提倡酒神的精神。
(据《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