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古称“箸”,是一种由中国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记得小时候,刚学会用筷子,吃饭的时候很淘气,总是喜欢把筷子放在嘴里让家人看,两个筷子尖各自扎在腮帮子上,嘴巴外边还有长长的一截交叉着。每当这时候,父母总会制止我的行为,说这样做很不安全。那时我小,似懂非懂。
每到吃饭时我总会重复这个危险动作,父母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制止我,一直等到我脑子里形成了“不安全”的概念,才算彻底改掉了这个坏毛病。
长大以后,才意识到这样做真的很危险,如果有人无意当中碰你一下,筷子尖不把腮帮子扎透才怪呢。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从你拿筷子的位置,能判断出将来你长大后离家的远近,这有没有科学依据呀?现在离家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可当你在外吃饭拿起筷子时,有没有一丝对家乡的思念呢?我觉得会有的,因为自打你学会用筷子就一直吃着母亲做的饭菜,母爱的味道通过筷子的传递已经深深地刻在记忆的脑海里。
很多人在用筷子吃饭时会突然发呆,会有一股暖暖的温情弥漫心房,因为此时此刻筷子的一举一落让你思如泉涌,想家了,想念家的味道了。我有过,你呢?虽然我和母亲离得很近,但是因为工作也不可能天天见面。
筷子,作为我们每天再习惯不过的吃饭工具,承载着太多饮食文化的记忆。从普普通通吃饭用的筷子到工艺品筷子,外观上的美感更增加了人们品味美食的欲望。尤其是近几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大家更加了解美食,热爱美食。
筷子,进食的工具,每个人一辈子要用多少双筷子呢?不得而知。
筷子,生活中的消耗品,制作它会浪费很多原木,而木头作为做筷子最常用的原材料,生长期极为漫长,这和卫生健康的要求,需要经常换筷子的理论相悖。
我们从小就从筷子的身上悟出了一个道理,一根筷子容易折,两根筷子合在一起就不容易折了。一把筷子呢?团结起来才有力量。
学会用筷子,我们从食物中汲取着营养,我们在一天天的成长。有人说,筷子让我们品味了美食,我说筷子让我们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人说,筷子是进食的工具,我说筷子是感悟人生的媒介。我们用筷子夹起美食的同时,既丰富了味蕾,也咀嚼了岁月,更品味了人生。
很多时候我在想,我们用筷子夹起的不仅仅是美食,而是夹起了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陈丹筠 范娜娜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