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梦想,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梦想。贺明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曲艺家协会的两个梦想都实现了。他是怎样努力的呢?
贺明德是扶沟县曲协副主席、原周口地区曲协理事、河南省曲协会员,现年78岁。他十多岁就随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演唱河南坠子,拉得坠胡娴熟,练得唱腔清亮。1959年贺明德被县文化馆收为曲艺团演员。他热爱学习,思想进步,成为团里骨干,当时为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英模人物做出了显著贡献。可是,文化大革命闹起来时把曲艺批为四旧,只准演样板戏,农村又根本看不到,曲艺团散曲音断,打砸抢烧声震天,农民劳累无乐趣,明德演唱众开颜。贺明德为农民的义务演出,成了农民劳累后的兴奋剂。
1979年拨乱反正后重建了曲艺团,他们下乡巡回演出,到处受欢迎。这期间贺明德养成了“三不走“的习惯:即每到一地为广大群众演出后,不征求群众意见不走,不单独登门慰问军烈属和五保户不走,不参加劳动不走。 “三不走”的事迹在中国《曲艺》杂志1979年第十期上发表后,贺明德成了全国曲艺人员学习的榜样,他也在1981年7月被吸收为河南省曲协会员。
曲艺团冬季停演时,贺明德在自己家办起了家庭俱乐部,自费买了扑克、象棋等多种娱乐工具和几百本书籍。群众放工后涌进他家,玩耍、看书、听演唱,使沉寂的乡村充满了欢声笑语。家庭俱乐部的事迹在1982年4月3日《河南农民报》报道后,贺明德被评选为周口地区群众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之后,他更加努力地到处为群众办好事,被群众誉为“活雷锋”。1990年周口地区举办曲艺大赛时,请他介绍了学雷锋的先进事迹。2004年他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实现了他的第一个梦想。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骑自行车跑25公里赶到县里捐出1000元救灾款,受到县民政局的表彰。
贺明德从艺六十多年,为群众演出大约六千多场,场场受到欢迎。但是,改革开放后百行百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和兴盛于农耕社会的传统民间曲艺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农民的文化欣赏水平也逐渐提高,若不改革,势必面临生存危机。贺明德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主动改革了自己的唱腔和曲调,融入了一些新元素,而且临老又学会了山东快书、快板书等新形式。这不仅保住了他的艺术青春,而且为曲艺的新生闯出了新路子。2014年7月16日《人民日报》以“民间曲艺 路在何方”为总题,整版报道了贺明德和山东聊城县八角鼓艺术家逯焕斌、辽宁朝阳县皮影艺术家王喜来三位民间艺术家的创新事迹,认为他们为传统艺术的新生摸索出了前进的道路。贺明德又一次成为全国曲艺人员学习的榜样,所以,同年7月29日他被吸收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实现了他的第二个梦想。
扶沟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和文化馆借此东风,又一次重建了曲艺团。他们很快排演了一些新曲目,改革了一些旧唱腔和表演程式,继续摸索曲艺创新的路子。2015年春节前后,他们首先为全县数十座敬老院义务慰问演出了一遍,受到广大干群,特别是老人们的欢迎。一位一生爱听贺明德演唱的老人拉住贺明德的手说:“你是属辣椒哩呀,越老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