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口八景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口八景”以外的故事

  

  提示

  ★

  ★

  ■王羡荣

  《周口晚报》策划的大型系列报道“周口八景”已告一段落,由于“八景” 已不复存在,《周口晚报》的记者们到处采访,寻访知情老人。可是知情老人不是已过世,就是身体不好,不便接受采访,给记者写稿增加了很大难度。在这种状况下,记者们费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了报道,为广大读者献上了一道文史大餐,加深了读者对周口厚重文化历史的了解。

  可能读者们还不太了解,有关“周口八景”以外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几百年来,这些故事在老周口人口中流传,今就笔者了解的点滴作一介绍。

  周家口经济繁荣

  周家口地处沙河、颍河和贾鲁河交汇处,这三条河将周口市区自然分成河南、河北和河西三岸,形成鼎足之势。自明代开始,凭借沙河、颍河和贾鲁河漕运,周家口内河航运逐渐崛起,陆路也四通八达,工商业迅速发展,是投资经商的一块风水宝地。先后吸引了山陕、安徽、两湖和怀庆的商贾,纷纷来周家口投资兴业,谋求发展。他们在周家口苦心经营,发家致富,演绎了周家口数百年的辉煌历史。

  清代中期,是周家口发展的鼎盛时期, 有寨门41座,渡口(也叫埠口、码头)16个,栅栏门20多座,船民六七百户,每天过往船只达1000多艘,停泊船只达三四百艘。街道110多条,其中主要街道有72条。专业生产街道有作坊街、油坊街、打铜街、皮坊街、弦坊街、麻线街、筢子街等等。专供商品街道有山货街、坊子街、杂货街、果子街、牲口市街、柴火市街等,从早到晚,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外地商人和周家口商人共同营建了十大会馆,有4个是“八景” 中的景点。地方商人营建了行业庙宇20多座,地方上又营建城隍庙、龙王庙和孙爷庙等庙宇20多座,再加上8个清真寺,5个基督、天主教堂,全周家口共有会馆、寺庙、教堂70多座,营建了颍歧口桥、二板桥等桥梁,还建造了一些游览胜地,包含了许多景点,从而丰富了周边群众的文化生活。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翰林院大学士熊廷弼经过周家口时,看到周家口河内百舸争流,岸上货堆如山,街市店铺林立,市场兴隆昌盛,遂提笔写诗赞扬:“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把周家口比作江浦和汉皋,从此,周家口便有了“小武汉”的美誉,后来又被公认为 “河南四大名镇” 之一。

  “周口八景” 的产生

  随着周家口工商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设施的兴建,自然出现了许多美丽的景点,常常吸引周边群众游览欣赏。周家口的八贡、进士、秀才和文人墨客,他们定期约会,在一起吟诗作画,切磋技艺,议论周家口的变化时,自然会提到某些景点。有的说:“河北岸关帝庙的春秋阁真高,是周家口之最,三五十里的农民来周家口赶集,远远看到了春秋阁,就知道快到周家口了。”有的说:“春秋阁顶上孔雀蓝琉璃瓦和金色饰件耀眼明光,遇到彩霞出现时,远远望去映出的霞光,真可谓‘金碧辉煌’。”有的说:“北岸江西会馆的石牌坊,用260块景德镇白瓷板镶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可谓‘瓷坊耀彩’,真是周家口一绝。”还有人说:“二板桥(虹霁桥)的胡辣汤、水煎包、焦烧饼和牛肉盒等小吃传遍方园数百里,慕名而来的游客,总要去品尝一番。每到晚上,二板桥两头食客爆满,灯火通明,有的商户竟使用汽油灯,把附近照得如同白昼,真可谓‘虹桥灯火’ 。” 

  文人墨客在闲谈中你想了三个景点,他说了五个景点,集中起来,有的总结为“八景”, 有的总结为“十景”。有时还有争论,如有人提出周家口南岸“万贯街”( 今中州大道桥南头大槐树东侧,新中国成立前称易俗街,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新生街),有10多家妓院,老鸨们从扬州、苏州或本地买来年轻美貌的女子,进行色情经营。家家门上挂着“某某公寓” 的牌子,院中还写着妓女的名字,供嫖客选择。那里每晚灯红酒绿,通宵达旦。当时曾有人写诗描述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花柳多情地,笙歌不夜天。”有些人提出把“柳巷笙歌” ,作为“周口八景”之一,但是许多人认为将烟花柳巷写入“周口八景”是不文明的,有损周家口形象,便未作采纳。

  “周口八景”流传至今,内容有区别。如《周口晚报》这次刊发的“周口八景”是埠口喧渡、虹桥灯火、滨河渔唱、闹市轮蹄、普济钟声、翠阁映霞、桅杆晩照和禹殿水云。这与1987年出版的《周口文史资料》第四辑李灵淑写的“周口八景”有两景不同,与笔者在2000年3月14日的《周口日报》刊发的清代“周口八景”中也有两景不同。几百年来传承不一,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周口八景”不是官方确定的,而是民间的认识。

  对“八景”以外景点的介绍

  如今流传的“周口八景”加在一起最少有13个,《周口晩报》介绍的“周口八景”是正确的、可信的。为使读者更加了解周家口过去的景点,笔者现将另外5个景点介绍如下:

  1.颍歧春晓。在颍水汇入沙河处,即历史上的颍歧口,陇海铁路未通前,此处为东南数省通往秦陇必经水路,有石基木面结构的颍歧口桥橫跨水上,当年桥两端酒肆茶舍鳞次栉比,两岸垂柳成行,间植桃李,每逢阳春三月,朝暾微露,晓雾濛濛,沙、颍两河中白帆点点,鸥鹭翔集,绿柳垂丝,桃李吐艳,绚丽迷人的景色为当时周家口居民的游览胜地,又是长亭祖饯,折柳送别之所,故称颍歧春晓。捻军起义时,清军将两岸林木伐尽,修筑工事,风景随之大为逊色。抗日战争时期,大桥被日寇飞机炸毁。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又在原桥址上重建水泥大桥一座。今日的颍歧口英姿焕发,东面大闸矗立,西方长虹飞跨,烟波浩渺,妖娆明媚的风光更胜当年。

  2. 太岸霁雪。太岸亭在沙颍河南岸河堤上,正对贾鲁河口,为双层飞檐亭阁式建筑,上下回廊萦绕,秀丽挺拔,当时有“小黄鹤楼” 之称。每年冬季大雪初晴,登太岸亭顶层遥望三镇,万瓦鳞次之房舍,尽为皑皑白雪所覆盖,全部成为琉璃世界,极为壮观,周家口居民称为太岸霁雪。可惜捻军第一次占领周家口时,太岸亭即被大火烧毀。

  3.瓷坊耀彩。坊子街的江西会馆 ,又称万寿宫,是周家口著名的“十大会馆”之一,落成于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大殿前建有木结构五间牌坊一座,为了显示江西省地方特色,木坊朝向对神殿的一面,全部镶嵌上质地洁白如玉的景德镇瓷板260块,瓷板有青花、古彩、堆彩、雕镂、填彩等手法,集景德镇制瓷艺术之大成。画面有花鸟鱼虫、珍禽异兽、神话人物、历史故事等。每当日丽天中,在阳光照射下,牌坊光彩夺目,见者无不惊叹其技精湛,故称瓷坊耀彩。江西会馆于1965年被拆除。

  4. 二龙戏珠。山陕会馆东侧有一座地方商人营建的油业会馆,内敬大王爷,附近居民称其大王庙。大王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占地40多亩,面南背北,进入大门,是一座8米高的大戏楼,经过戏楼向北便是大殿,大殿门前是一个约200平方米的龙庭,高约8米,由4根红漆圆柱支撑,飞檐挑角,花顶绿瓦,四角垂吊铁铃。庭內上方以钢筋悬吊着二龙戏珠,两条张牙舞爪的大龙经过滚珠的作用可以转动。这个建筑物在周口是独一无二的,文人墨客称为二龙戏珠, 有人也将它归入“周口八景”。

  5.浪里桃花。清朝时,由于贾鲁河上通黄河,河内一年四季流淌黄水,周家口人称之“小黄河”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改称贾鲁河。在贾鲁河入口处,由于贾鲁河河水黄,沙颍河河水清,两水交汇,尚未融为一体的清水、黄水形成大大小小的旋涡,在阳光的照耀下很像桃花,直到中州大道桥下才能融为一色。周家口居民将这一奇观称为浪里桃花。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治理了黄河,使贾鲁河河水由黄变清,失去了这一奇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广告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微美周口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周口八景
   第10版:国内综览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长篇小说连载
   第15版:百姓写手
   第16版:闲情/广告
   第17版:楼市家居
   第18版:广告
   第19版:楼市/广告
   第20版:广告
   第21版:魅力/家居
   第22版:家电/市场
   第23版:家居/生活
   第24版:魅力/家饰
“周口八景”以外的故事
老八景风姿依稀 新周口日新月异
禹殿水云如诗画 传奇故事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