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志新 文/图
3月23日上午,家住市区国槐街的吴秀云坐在家门口的国槐下和邻居聊着天。
近80岁的吴秀云头发已经花白,但面色红润、腰板硬朗、精神矍铄。自1983年她从鹿邑县搬到周口市区国槐街居住后,只要有空闲,她都会走出家门,坐在街边的国槐下和邻居聊天。
吴秀云看着国槐街的一棵棵国槐从碗口粗长成现在的“一人抱”这般粗。岁月如梭,吴秀云对这些国槐越来越有感情。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空调、电风扇还没有普及到家家户户。夏季酷暑难耐时,国槐街的一棵棵国槐树下就成了吴秀云和邻居们避暑的好地方。吴秀云清楚记得,那时候,三五个邻居不约而同搬着小凳子来到枝繁叶茂的国槐下乘凉,打着牌、聊着天,热闹非常。
家门口的这些国槐在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夏季给吴秀云带来清凉。直到现在,每逢夏季,吴秀云还经常坐在树下乘凉。
吴秀云至今仍清楚地记着这样一件事:五六年前,国槐街的一棵国槐被蛀虫啃噬,树干中间出现一个窟窿,窟窿里有不少枝叶。不知道哪个调皮的孩子把烟头扔进了窟窿里,枝叶被点燃,熏烤着国槐。吴秀云和邻居知道后,立即提水浇灭了火。令人欣慰的是,这棵国槐生命力极其旺盛,第二年春天依旧枝繁叶茂。
吴秀云说,她每次从外面回来,只要看到国槐街街边的国槐,就知道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