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3281”工程,让更多人
□晚报记者 张洪涛 文/图
周口,豫东平原上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人力资源丰富。为了增加收入,不少人或选择在外务工,或在家门口打工,而掌握一技之长就成了这些务工人员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为了让这把“金钥匙”更有“含金量”,周口市于2011年启动了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对培训、表彰、宣传等方面进行了谋篇布局,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让普通劳动者通过培训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提高他们自身的价值和在劳务市场中的竞争力。
目前,我们正面临“十三五”时期开局之年,未来5年,做好我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将对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市从人力资源大市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市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此,《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选择具有较强培训能力、达到一定培训规模的培训机构,给予重点项目支持,实施高端带动,促进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实施“3281”工程。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 根据“3281”工程项目建设规划,我市将重点开展以下7个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个年培训规模1万人以上的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3个年培训规模1万人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3个市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该负责人称,为保证“3281”工程顺利实施,他们成立了项目建设专项工作小组,到重点项目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各项目单位制定了项目建设规划及项目产出短期目标和5年规划。与申报成功单位签订责任书,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和主管单位的责、权、利,全程监督项目实施过程。对在建和已建成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开展项目绩效评估考核,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应承担的培训任务,推动由项目建设向培训成果转化。
“3281”工程建成后,能全面提升我市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进一步优化我市技能人才培训的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层次结构;促民生,求发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加快实现我市由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的战略目标,为我市乃至整个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4月26日, 针对《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的要实施“3281”工程的具体内容,周口晚报记者采访了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相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介绍,周口市于2011年6月启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工作,并下发了《周口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将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日程,也成为我市民生工程的一项内容。 2012年3月28日,市人民政府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又签署了《共同推进周口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框架协议》,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开展“3281” 工程建设。这项工作也已成为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重要抓手。
根据我市职业培训工作实际,在“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大力实施“3281”工程,建设3个年培训规模1万人以上的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年培训规模1万人以上的示范性公共就业训练基地,8个年培训能力1万人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示范基地,1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市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
“整个‘3281’工程预计于2018年年底完成。”该负责人介绍。
今年重点开展7个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018年年底工程项目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