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周口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虚守静道之源

  《道德经》传家版第十六章:

  □董延喜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新译】

  虚无到极点,清静到极点。在宇宙万物从萌生到死亡的千变万化之中,我用心去体察这万千生命的循环往复。

  芸芸众生多姿多彩,皆依赖他们自己的根本而活。回归生命本根的唯一方法是求静,静到极点方能回复生命的本来状态。

  回复到生命的本来状态,才能永久常在;体悟到生命根本的不生不灭,才是真正的明道之人;如果不明白不守住这个常道去强作妄为,必定会招致灾难和凶险。

  洞透常道的人胸襟可以涵天盖地包容万象;包容万象的人才能具有天下为公的情怀;具有天下为公情怀的人才能做好统驭自己身心的“帝王”;统驭自己身心的“帝王”才能一言一行遵循天道自然的法则;遵循天道法则的人,才能生命精神常存;生命精神常存的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什么凶险。

  【会意】

  这一章老子讲述了道家修道养生的根本原理与根本方法,这是丹法要诀、修真入门、遵生养生、武学修为等一切道家修炼功法的总法门,是迄今为止人类生命科学的最伟大发现。难怪有人这样说,翻遍《道藏》八千卷,离不开老子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这个“虚极静笃”就是一种唯道集虚的静定状态,虚无到极点,清静到极点,是需要长期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按照道家内丹派的说法,必须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后才可以达到这个心虚神明的境界。达到这个境界就能够成为老子生命科学成就的践行者和受益者。人在清醒时候始终处在一个应激状态之下,人体要完全按照大脑的指令,有效应对外界的要求,而内在的需求往往受到压制,很多健康问题便随之而生。但人在高度地放松入静之后的生命内环境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人体将自动启动一个被老子描述为“万物并作”的活跃状态,内环境中“夫物芸芸”,在自行组织和自行稳定的过程中“各复归其根”,稳定守候着这种状态,生命的内环境将因此而达到高度圆融和谐,生命力将得到超级增长。所以放松入静不仅可以解除紧张带来的高耗能状态,也会使情绪更加稳定,心情更加放松,疲劳得以解除,体能得到恢复,确实有着抗病祛病、益寿延年的作用。“致虚极,守静笃”同时也是开发自身潜能的最好办法。在“虚极静笃”的时候,人进入到潜意识状态,用的是右脑思维,是直觉、体悟、灵感的思维。人的右脑是直觉之脑、心象之脑,有着直观性的总体把握能力,能够超越左脑的五官感觉范围,开启常人所不曾使用的感觉系统和信息系统,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源源不断、强大无比的能量和能源。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要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万不可凭着自己的感觉瞎练。二是“致虚极,守静笃”不是让人们都躲进深山、避世独修、静坐养生,那样只能炼点死功夫,自古以来用这种方法炼到超凡入圣达真境界的人如凤毛麟角。“致虚极,守静笃”是一种修炼境界,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老子的本意是让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整体和谐的时候,整个身心要呈现善下处虚、全然无我、心安神静的状态,用心去体察万千生命的循环往复,从而使生命活动呈现出与天地同根、与万物并生的运化状态,宇宙自然的整体运化能量也会自然而然地为你的生命补充能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修炼未必进深山,在闹市中能够入静入定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修炼。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这是老子发现的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作”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生生不息,生化到尽头,自然死亡。如庄子所说的“方生方死”。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向死亡走去。从生命的两头来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生即死,即死即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庄子不无幽默地认为,如此可爱的生命世界,不过是在那里等死而已。明白了这个生命的真谛,我们还有什么看不开、想不透、放不下的事呢?“复”就是回复、回归、返回去,回归生命的初始状态。修道就是返回本根,回归生命的最初来源。所以真正有心向道的人,不是顺着“生老病死”的路线一直向前奔,因为那是死路一条,跑得越快,死得越快, 而是颠倒过来往回走,“死病老生”,走回到生命来源之处去。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世间万物错综复杂,都存在不易之本性,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同样有着不易之本性,也叫真心自性。人的思维和行为要完全合于大道,合于自然,也必须回归本根,回归真心。芸芸众生多姿多彩,哪个不依赖他们自己的根本而活。而回归生命本根的唯一方法是求静,静到极点才能回归到生命的本来状态。宇宙之中每一个生命,皆依赖它自己的根本而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什么草被锄掉会很快又长出来?因为它的根还在。草木无根,无法活命。人也有根,人如果失去了根本,同样也无法活命。怎样才能“归根”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求静。“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能够静到极点,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归生命的根本。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回归生命的根本,是大道运化的常态,通晓了这个“常”,才是真正的“明”道之人,才能不断地通过净化身心使自己合于大道,合于自然,身心活动就会自由自在、和谐健康、幸福快乐。人生的一切祸患和灾难,都是妄想妄作“不知常”的结果。人如果“不知常”,就会随波逐流,追名逐利,陷入“不知常,妄作凶”的泥潭不能自拔,就会违背自然运化规律去强作妄为,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尽的烦恼、困惑和障碍,甚至使生命遭遇大的凶险或毁灭性的灾难。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知常容”,知“常”的人才能够胸襟似海,涵天盖地,包容万象。“容乃公”,心智愈广阔,人的格局也就愈大,才能致力于天下为公的事业。“公乃王”,一个具有天下为公情怀的人,才能做好统驭自己身心活动“帝王”。“王乃天”,一个能够统驭自己身心活动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唯道是从,合于天道自然的法则。“天乃道”,遵循天道法则的人才会与道合真。“道乃久”,与道合真的人心灵有安放之所,生命才能长久。“没身不殆”,个人身体的小宇宙与大宇宙融为一体的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什么凶险。

  【道歌】

  致虚守静道之源,归根复命体自然。

  胸罗万象明大道,延年益寿无凶险。

  (感谢三河汇老子学社提供信息支持)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文化周口
   第08版:专版
   第10版:国内综览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金融/保险
   第14版:文娱/体育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闲情/广告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汽车/广告
   第19版:汽车/广告
   第20版:汽车/广告
   第21版:时尚消费
   第22版:食尚/美味
   第23版:时尚/消费
   第24版:IT/通讯
致虚守静道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