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新靠“草根” (第十讲)
■邹文生
西晋“太康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当推左思和张协二人。
左思(约250-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家世儒学,出身寒微。其父左熹,小吏出身,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等职。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少时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在父亲激励下,他发愤勤学,诗赋皆华美壮丽,颇受世人称颂。据《晋书·左思传》载:左思用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见《晋书·文苑传》)“洛阳纸贵”文坛佳话,一直传颂至今。
左思诗文旧传有集五卷,今仅存赋两篇,诗十四首,收录于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先生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和《娇女诗》。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咏史”的是西汉辞赋家班固,他的咏史诗却“质木无文”。(语出钟嵘《诗品》)咏史诗自班固以来,大抵是一诗咏一事,在客观事实的复述中略见作者之意旨。左思《咏史》八首诞生后,咏史之作才有了自己的面目和主脑,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大题材”,也是众多诗人借古讽今、抒情言志的一个“大手段”。诗人左思出身寒门,他虽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却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左思的咏史诗,能够错综史实,融会古今,连类引喻,“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语出清代人沈德潜《古诗源》)左思《咏史》八首,借古人古事寄托自己的怀抱,对堵塞贤路的士族门阀制度表示愤慨,诗中表述自己的抱负和对权贵的蔑视,歌颂隐士们的清高。左思《咏史》八首,在西晋“太康诗坛”上表现出了独树一帜的“风力”。
举例来说,左思《咏史》第二首中,诗人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艺术形象,深刻地揭露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咏史》第七首中,诗人借咏古代贤士的坎坷遭遇,沉痛地指出“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对当时扼杀人才的黑暗现实进行了猛烈抨击,其笔锋之尖锐,在两晋南北朝都是不多见的。
《咏史》诗八首,左思借吟咏古人来阐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志向。诗人写道:“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左思《咏史》第六首)在这首诗中,左思借吟咏战国人荆轲抒发自己的感慨,说明诗人对人的看法不因对方地位的贵贱而转移。诗的大意是:有财有势的人虽然自以为贵重,我却把他们看得轻如灰尘;地位低下的人虽然自以为卑贱,我却把他们看得重若千钧。诗人左思这种不媚权贵、不轻匹夫的处世态度,可作为封建社会正直士大夫刚正不阿品格的写照。所以,梁代诗歌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称赞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钟嵘《诗品》中谈到陶渊明时还总结为“左思风力”,认为左思的诗歌“风骨刚健”,继承了“建安风骨”之遗风。当代学者鲍鹏山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中也说,《咏史》诗八首“遒劲精炼,响亮高亢,忧愤深广”,并引用成语“洛阳纸贵”来形容左思文笔在晋代达到的风靡程度。
[作品选讲]
咏史 (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注释]
01.弱冠:二十岁。柔翰:毛笔。卓荦:特异。02.《过秦》:即《过秦论》,贾谊《新书》中的一篇,后人分为上中下三篇。《子虚》:即《子虚赋》,司马相如《子虚赋》。03.鸣镝:又叫“嚆矢”,就是响箭的镞。羽檄:用于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插羽毛表示紧急。04. 胄:头盔。甲胄士:战士。05.畴昔:往时。《穰苴》:春秋时有齐人,姓田氏,官大司马,善治军。齐威王整理古司马兵法,把穰苴的兵法附在书中,称之为《司马穰苴兵法》。本诗以“穰苴”二字作《司马穰苴兵法》的简称,用来代表兵书。意思是说:自己虽不是军人,却读过兵书。06.啸:蹙口作声。长啸,古人表现胸中豪气时蹙口作声,用以发泄。07.铅刀一割:典出《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铅刀:铅制的刀。铅刀不锋利,比喻才力微薄。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此典故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08.骋:施展。良图:指为国立功。09.眄(miǎn):斜视。盼:眺望。“左眄右盼”即“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形容骄傲得意之神情。澄:平定。10.功成不受爵:表明自己功成身退,不贪图富贵。
[赏析]
《咏史》诗的第一首,可视为这组诗八首中的“序诗”。本诗是以当时边患频繁为背景,抒写诗人左思渴望报国杀敌而且功成身退的理想。
全诗可分为两层。前八句为第一层,自叙其非凡才能。
“弱冠弄柔翰”四句,诗人自叙少年之时就已能文善赋,博览群书,才识卓绝,著论作赋完全以《过秦论》和《子虚赋》为榜样。这四句表现诗人出众的文才,字里行间流露出左思的自信和自赞。“边城苦鸣镝”以下四句,以边地苦于外患为背景,道出自己虽非披甲之武士,但心想为国杀敌,苦读兵法,精通韬略,这四句表现出其过人的武略。
“长啸激清风”以下八句为第二层,抒发其杀敌建功、报效国家和功成身退的志向。诗人左思迎风长啸,豪气干云,浑不把东吴放在眼里。仿效班超上书请命,为国建功,在四面环顾、左视右盼之间,就能澄清江湖,消灭东吴,平定羌胡。功成之后,不求受封赏,只求归隐田园。这品格是多么高洁,这胸怀是多么宽广。此等豪壮之言,令人意气风发,心情振奋!
这首《咏史》诗语言简练,笔力凝劲,格调激昂,气势雄浑,表达出凌云的壮志,具有震撼人心的鼓动力量。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评论左思说:“其雄在才,而其高在志。有其才而无其志,语必虚矫;有其志而无其才,音难顿挫。”胡应麟《诗薮》中称赞该诗说:“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古今绝唱。”
咏史(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招。
[赏析]
诗中以松草设喻,愤怒抨击了两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正如何焯《义门读书记》所言:“左太冲咏史,‘郁郁’首,良图英骋,职由困于贫地。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也。”
离离:下垂貌。苗:初生的草木。荫:遮盖着。“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四句,以山上的小苗比无才而有权势的人,以涧底的高松比有才而屈于下位的人。胄:后裔。世胄:世家子弟。下僚:小官。“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四句紧接上文,直接斥责世家子弟徒居高位,英杰之士反而沉于下僚,如同山上低矮的小草和涧底高大的松树一样,是地势使地位形成这样的情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四句作者意图明显,充满了对“世胄”的蔑视和对“寒士”的同情。“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招”四句紧承上面议论。金张:“金”指金日家,自汉武帝时起,至汉平帝时止,金家七代为内侍。“张”指张汤家,七代为内侍、中常侍者凡十余人。旧业:先人的遗业。七叶:七世。珥汉貂:冠旁插貂鼠尾为饰。汉代凡内侍、中常侍等官都戴貂,是说金氏、张氏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人,曾对文帝指出当时法律严苛,不能用将等弊。冯唐老年仍居郎官小职。伟:奇异。不见招:言不被进用。其根源就是以出身论人的门阀制度。“金张藉旧业”四句,点明了金张两家子弟世为贵官,凭借的是祖先的功劳和贵胄出身,而冯公虽才高德贤,却一直不蒙重用。本诗运用史实,正反进行对比,借以证明上面的议论,批判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这首《咏史》诗借古讽今,感情强烈,结构严谨,前呼后应,一气呵成,语言明白如话,却寄寓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