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永团 通讯员 李娟 文/图
本报讯 4月18日至4月19日,省综治办督导组莅临我市,就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暨预防“民转刑”命案专项行动工作深入太康县、淮阳县的部分乡、村进行督导检查,对我市扎实开展工作表示肯定。据悉,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部署,自今年3月份开始,我市就集中开展了该项专项行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强化措施,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了省委领导和省委政法委的充分肯定。
▲密集部署专项行动
今年2月24日,全市召开了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及“民转刑”命案预防专项工作动员会,会上印发了《全市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切实预防“民转刑”命案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3月7日,市综治委召开会议,专题听取了各督查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3月10日,市综治办组织召开全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座谈会,听取各地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就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民转刑”命案预防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3月31日,全市召开了2017年第二次市综治委全体(扩大)会议,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德才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把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及“民转刑”命案预防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工作目标,全力防范化解管控各类矛盾风险,有效防止矛盾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升级为命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逐一建立工作台账,逐一落实包案领导和化解责任,确保矛盾不堆积、不上行,人员不失控、不滋事。4月17日,市综治委召开市直有关部门和各督查组长参加的贯彻“3·10”会议精神和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工作会议。
▲层层夯实工作责任
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方面,各县(市、区)坚持县乡村三级排查调处制度,实行村(社区)每周一排查,乡(镇、街道)每半月一排查,县(市、区)每月一排查,重要时段一天一排查,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梳理,建立台账,认真研究解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确保在本地不发生重大案事件,有效防范“民转刑”命案的发生。3月份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95起,涉及易引发“民转刑”矛盾纠纷105起。在充分发挥乡村综治中心作用方面,各地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健全机制,有效发挥综治中心在矛盾化解、便民服务、巡逻防范、接待诉求、普法宣传等方面作用。乡村两级综治中心进一步充实人员,严格工作纪律,确保人员在岗、在位。同时还加强了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工作,坚持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制度,市县两级至少每月、乡村每半月、村级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每研究解决不同层次重大矛盾纠纷,将问题化解在当地,做到矛盾不上行、问题不上交。
▲突出工作创新亮点
积极推行了一线征集民意、一线排查化解、一线填单走访、一线处访代理、一线包案办理、一线研判会商为主要内容的淮阳县“一线工作法”,以原点发生、原点研判、原点化解、原点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太康县“原点工作法”;推广了村级逢六、逢九集中议事、研判解决问题的“村务工作日”制度;坚持了以“市县乡三级党政联席信访稳定工作例会和党委统筹联动、层层研判联商、多策并举联处、整合力量联督”为主要内容的“一会四联”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联动解决信访稳定问题的合力,促进了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就地解决。
▲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各级各有关部门围绕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月和法律服务进基层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采取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平安建设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提高群众对专项行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4月7日至9日,周口市综治委举办了全市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活动成效展;3月7日,淮阳县在太昊陵广场启动平安建设、防范邪教、国家安全宣传月暨万人签名仪式;市司法局组织开展了“善行周口 德润三川——2017年周口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西华县结合第十三届桃花节刷写标语5500幅、悬挂条幅2200幅、展示版面480个,收到良好宣传效果。项城市、郸城县、商水县、太康县在电视台开辟平安建设专栏,设立工作动态、以案说法、矛盾调解、政法风采等栏目,引导群众依法解决问题,深受百姓喜爱。
据了解,为让该项专项行动有序开展,市综治办抽调司法、信访、民政、人事等单位有关人员,成立6个督导组,每个督导组分包两个县(市、区),每周督导一次,重点督导检查工作是否落实、领导责任是否明确、工作重点是否突出、台账建立是否完善、矛盾纠纷是否化解、重点人员稳控是否落实、各种应急措施是否完善等工作。各县(市、区)比照市里做法成立了督导组,分包乡镇(街道)督导,对领导不重视、排查不深入、调处不力或对排查发现的重大矛盾纠纷和问题隐瞒不报,发现一起通报一起,问题严重的严格责任查究,同时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