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综治和平安建设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平安创建,全市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连年提升。为展示各县市区在平安建设中的成效,特开设政法委书记访谈专栏。讲述各县市区在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化解矛盾、防控风险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忠诚履职尽责
强化责任担当
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妥善化解社会矛盾
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为脱贫攻坚提供法治保障
中共沈丘县委副书记 、政法委书记 贾庆伟
中共商水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闫冬梅
中共西华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程维峥
去年以来,沈丘县认真贯彻上级政法和平安建设会议精神,注重创新,强化担当,平安沈丘建设成效显著。全县22个乡镇(办)综治中心达标率100%,村(社区)综治中心建成510个,完成率89%,超出了省定80%的工作目标。去年12月15日,全市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德才亲自参会并给予充分肯定。社会治安民生保险、视频监控建设、一村一警等工作扎实推进。不断深化严打整治,加大治安防控力度,相继开展了“平安杯”创建、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月、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打击“盗抢骗”等专项行动;连续保持现行命案100%的侦破率。群众安全感指数持续提升,2016年在摆脱落后的基础上,前移6个位次;全县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大幅提升70个位次,位居全省第44位,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度由2015年的126位跃升至第67位,跻身全市前3位,增幅居全市第1位。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力推进综治中心建设运行。成立了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乡村两级也分别成立综治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运行的协调指导。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乡镇综治中心补贴5万元,村级综治中心补贴5千元。明确各乡镇(办事处)配备副科级综治中心专职副主任,并配备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县综治委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关于乡镇(办)、村(居)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印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形成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在全县22各乡镇(办事处)和510各行政村全部建成并投入规范化运行。
二是积极开展“一村一警”建设。全县22个乡镇共建成22支580人的辅警队伍,辅警招录结合实际,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产生,既能解决辅警本身的吃住行,又发挥了辅警熟悉情况的有利条件。辅警平时在村综治中心值班备勤,安排村民排班巡逻站岗,并积极参与治安巡防、矛盾调处、提供治安信息等。
三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在去年的高压态势下,今年综治和公安部门创新安排了两个专项行动,一是上半年打击盗抢骗春季专项行动,坚持打团伙、攻系列、破串案,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下半年打黑除恶秋季专项行动,把打击锋芒直指横行乡里、欺行霸市、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和宗族势力,坚持露头就打,绝不使其坐大成势。同时,深化打击黄赌毒,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注重强化责任追究,凡打击和防控工作不力,造成影响的,坚决对公安机关或责任领导进行倒查追究责任。检察院、法院坚持快捕、快诉、快审、快判,保持坚决打击的高压态势;对治安问题混乱区域以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进行深入排查、集中整治,及时消除治安乱点和盲点,最大限度的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四是创新社会治安民生保险。沈丘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社会治安民生保险,县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为全县群众财产办理保险,倒逼群众发案必报案,倒逼公安机关提高破案率。截至3月底,全县报案率和破案率同比上升38.3%和52.1%。该县还将创新购买见义勇为人身伤害保险,县财政每年拿出40万元为见义勇为者购买保险,用以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创建。
五是深化平安沈丘创建活动。完善探索平安创建活动新机制,扎实开展平安乡村、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交通、平安工地、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平安创建覆盖面,提高广大干群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确保了创建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去年以来,商水县平安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化解矛盾、防控风险,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平安商水建设取得新突破。2016年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排序较2015年提升了46个位次,是全市公众安全感提升位次最多的县,政法机关综合执法满意度较2015年提升32个位次,防范邪教、“六五”普法、黄标车治理等工作位居全市先进行列,“1+3x”矛盾多元调处机制被中央、省、市媒体报道,治安志愿者“红袖标”工程在全市得到推广。2017年是改革大年、发展大年、政治大年,平安建设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主要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夯实基层基础,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乡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维护社会治安、化解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作用。加大农村“天网工程”建设力度,确保2017年6月底前,农村视频监控网络全面建成投入使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县乡村三级专职巡防队伍建设,巩固“阳城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群防群治工作水平。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二是坚持法治引领,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引导群众自觉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执法司法责任制,健全完善执法司法责任体系,切实做到执法司法权力行使到哪里,执法责任就跟进到哪里。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预防化解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格局。持续创新“1+3x”多元矛盾调处机制,有效减少矛盾上行,切实发挥其缓冲带和灭火器作用。
三是强化民生服务,持续提升两个“指数”。拓宽民生保险范围,在为群众购买农机具、大牲畜、房屋等保险的基础上,拟新增粮食、树木、交通工具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保险项目,让群众更满意。深化干警包村活动,拉近警民关系,树立干警形象。畅通民生热线,让群众的诉求及时表达,把群众的困难及时解决。开展民生调查,县每季度、乡每月开展一次群众安全感和基层政法机关公正执法满意度调查,准确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整改。
四是学习“吴江经验”,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借鉴全国政法机关跨部门网上办案试点苏州市吴江区的先进经验,结合商水实际,探索和实践跨部门网上办案协同作战的新模式,打造政法各部门之间业务流、信息流、管理流、监督流,探索案件协同、数据交换、知识管理、决策分析、数据共享的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提高司法透明度、提升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
五是拓宽宣传渠道,弘扬政法正能量。树立主动宣传、立体传播理念,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媒体讲好政法故事。持续抓好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一条街、法治橱窗等实体宣传阵地建设,最大限度地展示综治和平安建设取得的成果和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六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警能力素质。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忠诚教育,筑牢“核心”“看齐”的思想根基,确保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抓好纪律作风建设,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和“一岗双责”工作制度,确保干警队伍廉洁高效。抓好履职能力建设,开展岗位练兵、实战实训、技能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政法干警业务素质和实战本领。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需要,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法治保障。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法治为引领,以“四项工作机制”为抓手,着力为脱贫攻坚战略实施提供法治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个个贫困村蝶变为“美丽乡村”示范村,一批批困难群众通过精准扶贫相继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一、构建法律服务帮扶机制,为扶贫对象弱势群体提供权益保护。增强法律服务为民意识,推行公益性法律服务帮扶工作机制。我县成立了全省首家保护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的“社会法庭”,开展了以基层法庭、社会法庭、学校联系点为平台的“三留守”人员权益保护。通过设立的“三留守”社会法庭,维护留守人员合法权益。通过在全县13所中小学校设立的“保护留守儿童学校联系点”,抽调的60余名法官担任辖区中小学校 “法制副校长”,在学生中定期开展法制宣传和心理辅导,为在校学生上法治课3200多节,组织法治宣传125次,实现了关心关爱“三留守”人员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
二、构建扶贫案件查处机制,为扶贫惠农资金规范管理提供保障。依法打击各类扶贫开发工作中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审理涉及农村低保户、困难户资格审查认定、移民搬迁、扶贫款、救济款发放等行政诉讼案件。建立健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防监督机制,重点查办贪污、挪用扶贫款物、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依法查处惠农扶贫资金审核、管理、发放过程中导致资金被骗取、套取、挥霍等行为,确保扶贫资金规范使用,保障国家扶贫政策落实。我们以“零工程”理念为引领,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全程提供“零公里”服务,对惠农扶贫项目资金开展专项预防调查,对涉及扶贫工作的案件实施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办理,对本地扶贫政策依据、资金名称、补贴标准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漏洞隐患,及时提出预防建议,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2016年以来,我们共查办、审理涉及扶贫惠农案件16起,贪污贿赂案件9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80多万元。建立完善了司法救助机制,扩大救助范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20起,防止案件当事人家庭因案致贫,让生活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保障各项扶贫脱贫措施实施。
三、构建社会综合治理机制,为扶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社会秩序。不断开展严打专项行动和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活动,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们针对不同时期治安形势的特点坚持“露头就打、主动进攻”的指导思想,在全县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稳、准、狠地打击了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起到了刹风压势的作用。在技防上,我县制订出台了《西华县技防建设实施方案》,打破乡与乡、村与村行政区域划分,全县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建立了五个视频监控中心,新增200万像素高清探头3600枚,基本实现了县域技防监控全覆盖。两年以来,我县视频监控中心为各警种提供破案线索162多条,直接发现指挥破获现行盗窃案件15起,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25人,协助查处治安案件320起,极大的震慑了违法犯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5年4月3日市委政法工作暨技防建设现场在西华召开,推广了我县的经验和做法。西华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技防建设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2016年我县公众安全感指数92.81%,上升了17个位次,综合排名位居全省29位,全市第2位。执法满意度政法综合90.55%,其中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90.01%,位居全省第1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