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都社区“文化”摘录

新闻中心

 
     

龙都社区“文化”摘录


2008年11月05日 星期三

        网络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很多人,包括在中华龙都网龙都社区注册的3万多网友,无一不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于是,小到某下水道的堵塞,大到周口发展的方向性问题,都成为或热或冷的话题。但是,网上还有这样的周口网友,他们似乎对生活的现实和是非不太热心,而专注于数千年之前的思想、观点、人物、事件,或者一本书。在网上,他们的行为也许有些格格不入,他们的发言也许冷冷清清,但是,他们始终以执著的姿态,以思想者的冷静,坚守着文化的殿堂,迸发着求索的热情——他们也是可爱的一群。也正是有了他们和他们的“文化”发言,我们的网络才增加了一些厚度和深沉,我们的目光和思想,在饱经世俗的颠簸之后,停留在一片文化的绿洲上滋润片刻,我们的视野和心胸将更加博大与恢弘。 

     

      原文标题:“中华龙源”在何方    出处:http//bbs.zhld.com/dispbbs.asp?boardID=10690&ID=63750&page=11

      作者:豫麟

      似龙非龙

      对于龙的来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对于龙最早的发源地在哪里,也是争议颇多。有人依据古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说龙由此演化而来。甘肃也号称是中华龙祖伏羲、女娲的故里和中华龙文化的发祥地。2004年,兰州还建成了中国唯一以龙文化为主旨的“龙源”主题公园。1987年,濮阳县西水坡出土的龙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000多年,当时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龙”。因而濮阳也自称为“龙的故乡”、“中华龙源”。但仅靠考古发现一个近似龙的形象便称龙的故乡与龙源,不免太牵强了吧。考古工作者2003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的兴隆洼遗址,也发现了一条8000年前的野猪头的“龙”。龙身由一些石块和陶片摆放成为“S”型扭曲的形状。这岂不可以称之为又一个“中华龙源“?但在那时,类似这种东西叫“龙”吗?是现在文化概念和人文意义上的“龙”吗?

      原文标题:道家思想杂谈

      出处:http//bbs.zhld.com/dispbbs.asp?boardID=10690&ID=131336&page=1

      作者:知荣守辱

      出世与入世

      从老子以后,道家往两个方向发展,其中一个是以庄子、杨朱为代表的部分道家学者。他们比老子当时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恶劣,他们对社会变革更加深恶痛绝。所以他们便悲观厌世、逃避现实、自我陶醉。所以庄子就泯灭善恶是非的界限,认为一切全是幻影,主张“坐忘”:“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杨朱更是把个人利己主义推向了极端,在“全真葆性,不以物累形”观念的指引下提出了“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为”的“不拔毛”论,不遣是非,与世浮沉。对于他们来说,当然不可能去勾画什么治国的蓝图,一切放任自然,无可无不可便是最好的社会生存境界了。另外一个是“黄老学派”。这个学派不仅坚持了老子思想的主体性,而且还尊奉民间世代相传的黄帝传说,同时兼容并蓄诸子百家之长,由消极避世转化为积极入世。从表面上看,黄老学派和老庄学派都强调无为顺应自然的“因循”原则,但是目的却有本质的不同,老庄学派是以恢复事物的自然本性为终极目的,而黄老学派则是利用事物的自然本性为我所用。正是这种变化,让老聃先生的学说从哲学家的大脑中走出来成为了政治家手中治国的利器。

      道家的治国思想

      在我国古代,任何一种思想想上升为治国理念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内圣外王”。也就是说首先要“内圣”,就是达到执政者自己人格的完美,其次是“外王”,也就是通过自己人格的完美来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甚至所有国民的人格。“内圣”这一点就注定了中国“人治”的特色。具体的来说,道家的治国思想提纲是这样的:历史观:“朴散真离”“道废有仁义”,政治策略:“无为无不为”“柔弱胜刚强”,社会理想:“返朴归真”“小国寡民”。老子眼中的“无为”,主要是顺应万物自我发展而不要“有为”。在道德经中,很多处“无为”是和“自然”一个含义的。只不过“自然”主要是对天地万物而言,而“无为”则主要对人的活动而言。

      原文标题: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出处:http//bbs.zhld.com/dispbbs.asp?BoardID=10690&ID=56175&replyID=&skin=1

      作者:李乃庆

      “三皇”与“炎黄”

      中华民族向有“三皇”、“五帝”依代相传之说。其说起于战国时期,从先秦至两汉古史文献中就有记载,但“三皇”究竟指的是谁,其说不一。魏晋以后,各家史书均认为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自清帝逊位以后,国人普提炎黄,而将早于炎黄一千多年的太昊伏羲氏有所淡忘。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由于抵御外来入侵的政治需要,国、共两党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和朱德分别拜谒黄帝陵并致祭文,因河南淮阳被日寇占据七年,两党要人都没有到过太昊伏羲陵,“炎黄子孙”便被国人叫响,“三皇”变成“炎黄”,大有“数典忘祖”之嫌。对此,海内外中华民族有识之士早有疑义。1994年,台湾著名大学教授李畊发表文章《为“中华民族始祖”正名提议——请以“羲黄”取代“炎黄”》。后又有许多专家、学者提议以“羲皇子孙”取代“炎黄子孙”。

      

      原文标题:我的古文经学观兼论“古文经典系伪论”

      出处:http//bbs.zhld.com/dispbbs.asp?boardID=10690&ID=58580&page=10

      作者:三年不鸣

      刘歆编造《左传》

      为什么刘歆要编造《左传》,我认为是为王莽篡汉服务的。刘歆绞尽脑汁用古文写出的19万字巨著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证明“汉为尧后”这个观点。因为如果这个观点成立了,那么王莽的篡汉行动就是上顺天意的行为,说白了,就是为王莽篡汉做的思想准备工作。联系到刘歆“发现”《左传》后被天下读书人围剿,他亲爹刘向都对他进行鞭挞,搞得刘歆被迫离开京城避难,但是王莽登基后立刻让他回京当“羲和”,又增加古文经学五家古文博士的事情,其中猫腻不言而喻,刘歆用心昭然若揭。

      

      怀曹植

      出处:http//bbs.zhld.com/dispbbs.asp?boardID=10690&ID=62319&page=5

      作者:周口老李

      美酒欲浇千载愁,

      暮色苍茫违思王。

      连翩铜雀骋白马,

      坎坷名都守淮阳。

      宓妃未必缘甄赋,

      美女总因黄雀章。

      歧路只为一念差,

      纵使重来非昔往。

     

来源: 中华龙都网 编辑: 张峰

关闭窗口

中华龙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周口日报和中华龙都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华龙都网联系。
本站检索
Google
  • 市纪委召开常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