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骄子的故土情怀<BR>

新闻中心

 
     

商界骄子的故土情怀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记扶沟县陆新棉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曹新启

      在豫东平原上的扶沟县流传着一个农民企业家的传奇故事:他自强不息,20元起家,艰苦创业,创建、发展、壮大了陆新公司,终成商业骄子;他捐资助学,扶危济困,一片丹心济苍生;他曾先后担任扶沟县人大常委、扶沟县工商联主席、扶沟县商会会长、扶沟县农牧场陆桥村党支部书记。

      他就是扶沟县陆新棉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曹新启。

      1944年,曹新启出生在扶沟县一户农民家庭。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曹新启看到了希望。他以20元起家,从田野里采集扫帚苗、芦苇,在家里绑扎扫帚、编织凉席,再到集市上出售,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攒了一些钱后,他又在家里办起了擀制毡毯、制作网套的手工作坊。1986年,他当选为农牧场陆桥村村长、村党支部书记。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办起了巾被厂、棉花加工厂、养殖场等村办企业,使陆桥村在扶沟县率先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元。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双强”党支部书记,《新华每日电讯报》、《周口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时间进入21世纪,扶沟县供销社扶荣棉纺厂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外欠账3000多万,资产负债率达到98%。如果申请破产,1000多名职工如何安置?整体出售,又有谁有那么多的资金和魄力来收购这个烂摊子?

      2003年8月23日,曹新启果断出资3000多万元,收购扶沟县扶荣棉纺厂,承担全部债务,接收全部职工,并保证5年还清全部债务和职工集资款。曹新启以惊人的魄力,收购扶荣棉纺厂,成立扶沟县陆新棉纺有限公司。他先是分批投入1000多万元,更新改造生产设备,上马气流纺和精梳,力求产品多样,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其次是大胆改革机构和人事制度,强化监督落实,精简机构和后勤人员,实行产量技能工资制度,把工资与产量、质量挂起钩来,充分调动了职工生产的积极性,使企业生产迅速提高。三是制定科学的销售战略和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销售理念。短短的4年里,陆新棉纺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从一个资产不足5000万元、生产规模仅3万锭、面临破产的集体企业发展成为总资产1.4亿元,生产规模5万棉纺纱锭,年产值1.02亿元,利税合计860万元,业务遍及大江南北,集棉花收购加工、棉纺生产、宾馆服务为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周口市重点工业企业。

      经营只为根,善心才是本。为了让全村的土地都能浇灌曹新启出资10万元,为全村几千亩地打机井。国家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之前的20多年里他为本村中小学生垫支学杂费累计13万元。村办中学房舍陈旧漏雨多成危房曹新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拿出了176万元盖了一所新校舍。全国防治非典时曹新启向国家卫生防疫机构捐献6万多元。扶沟县建造吉鸿昌纪念广场时他捐助2万元。陆桥行政村所在地是农牧场机关所在地曹新启替场部支出24.6万元,使几条干道达到绿化标准。农牧场机关房舍还是大跃进年代盖的曹新启资助204万元,为他们建造了两座办公大楼。1998年曹新启拿出6万元建了一座自来水厂。2005年曹新启又把自来水升级为热水厂花58万元打了一眼1000多米深的热水井出井水温达到47℃如今全村人四季用热水洗澡、做饭。

      (记者岳建辉 通讯员王军 刘洪保)

     

     

来源: 周口日报 编辑: 孙艳艳

关闭窗口

中华龙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周口日报和中华龙都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华龙都网联系。
本站检索
Google
  • 市纪委召开常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