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到,门上插艾叶,屋内粽飘香,腰间别香袋,出门看龙舟……国家将端午节划为法定节日后,过节气氛浓厚许多。也许你餐桌上的粽子是超市里买的,也许你身上的香包不是自己缝制的,但不论社会风俗如何变迁,传统元素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仍代代相传——
新创意碰撞老传统
菩萨保佑:端午节快到了,习惯了过洋节的我们,还记得多少古老的习俗呢?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挂香袋,这些“老规矩”,你又了解多少?其实我很想过个原汁原味的端午节,付诸行动时却发现无从下手。吃粽子?现在街头小摊、超市冰柜里,一年365天,天天都有,比快餐还方便,谁家还在自己动手包粽子呢;看龙舟?小时候倒是常去大闸看龙舟赛,可现在早就没了;插菖蒲、艾叶?不知道该去哪里弄;薰苍术、白芷?也很迷茫;喝雄黄酒?健康报上说不太安全,也没敢尝试;挂香袋!就这个还靠谱点。现在大街上卖香袋的老太太不少,许多香袋确实做工精美,但仔细一看,却发现是机器制品,郁闷啊!看来,现在想过个原汁原味的端午节,还真不是太容易。
伍秋月:现在美食太多,咱们不缺嘴儿,粽子花样再多也不稀罕了。过端午,我看还是多关注赛龙舟,插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挂香袋这样真正体现传统文化的活动吧。
文刀:现在的节日与童年记忆中的节日确实有一定差别!
薄荷猫猫:端午节的老传统应该继承,新时代的新创意也应该提倡。
老传统之“插艾叶”
印象周口:“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其实艾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可见,古人插艾叶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可是现在艾叶已经不多见了,临近端午的时候,有时候会在街上看到出售艾叶的小车,但真要去买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好找。其实买艾叶的大多还是中老年人,许多年轻人只知道端午有插艾叶的习俗,但却从来没见过,根本就不认识。年轻人应该多了解一下传统习俗啊!
珈度:昨天回爸妈家,老爸正在隔壁院子里割墙根长的几丛草,高高的,叶子挺大。我问老爸,你种的什么啊?他说:“不是种的,隔壁没人住,院子一直荒着,长了好多艾叶。”我不由一愣,原来艾叶长这个样子,我还真没见过。其实估计很多年轻人都跟我一样,端午节就吃吃粽子,买几个香袋,至于传统的插艾叶等,根本就不了解,是该好好宣扬一下传统文化了。
无名指的承诺:前天回婆婆家,一开大门,狗儿小黑就慌着“欢迎”,这可吓坏了怕狗的女儿。她跑进客厅,从门后拿了一个“干枝儿”就去打狗。婆婆赶忙拉住女儿,嘴里嘟囔道:“这个不能打狗!”还要回了女儿手中的“干枝儿”。女儿不解地问:“这是什么?”“什么?”婆婆说,“艾叶!是我跟邻居家的奶奶跑了好远,才从人家坟头上割回来的,这两枝子是给你家留的,看这门上都挂上了。”随着婆婆手指的方向,我才发现大门两侧各插了一枝,进门时碰到头,还差点顺手给扯掉。“这两枝子走的时候别忘拿,回去插你家门上,避邪、驱蚊。”接过艾叶,望着满头银发的婆婆,我的眼泪差点流下来。
老传统之“粽飘香”
黄豆味的豆浆:小时候跟妈妈学过包粽子,那时候,糯米是自己种的,包粽子用的是竹园里的宽笋叶,绳子是稻草缠的小草绳,即使不放糖,粽子一样又香又甜。
斯文的我:我们家老太太不愿吃超市买的冻粽子,我每年都在街上买手工粽子给她吃。
紫色寒流:记忆中儿时的端午节已经很模糊了。只记得早上妈妈去赶集,带回两个粽子给我和姐姐,晒成黑色的粽叶包成一个大三角,两三个大红枣很是明显。我和姐姐吃得津津有味,急着吃完自己的再去抢对方的,结果谁也没有品出粽子的“原味”。参加工作以后,相对稳定的收入让自己有了“享受”传统节日的乐趣。大大小小的节日,总要回农村老家看看爷爷奶奶。今年早早就在超市买了各种馅味的粽子,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带上自己的孝心回到老人们的身边,感受回家的温情。
一叶兰舟:每年的端午节,婆婆都要亲手包粽子,还会装上满满一兜让我往娘家送。2000年,女儿在端午节出生,端午于我们家更有了不寻常的意义。又是一年端午节,又看到婆婆开始忙碌包粽子的身影,忍不住问一句婆婆:“超市里平日也有卖的,咱能不能不恁辛苦再亲手包了?”婆婆笑了:“现在端午节已经够简化的了,包粽子这一项不能再简化掉了……”
老传统之“别香袋”
猫妖米米:我最喜欢手工香袋,虽然不那么精美,但却别有味道。记得小时候,姥姥每年端午前都会在药店买些材料,请人磨碎了自己做香袋。我们几个孩子每人都会得上一个,挂在衣服上,那叫一个臭美。
沙丁猫:小时候家里经常做一种四角形的香袋,像个小粽子,先用纸叠出形状,里面放上各种香料,外面用彩色丝线紧紧缠住。三四个一串,用红绳串起来,挂在墙上、窗口,可以驱虫、避邪。
一叶兰舟: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从裁缝铺找一些五颜六色的的花布,再从药店买上几包香料,为我缝上一串串各式各样的香袋,然后挂满家里的边边角角,蚊帐上、窗棂边,到处都是阵阵药香。
老传统之“看龙舟”
紫水晶:我小时候经常跟老爸去大闸看龙舟赛,由于年纪小,比赛的规则、甚至龙舟赛的模样都忘记了,只有那震天的鼓点声印象深刻。
红灯高照:其实咱周口是中州有名的龙舟之乡,端午闹龙舟是这里的传统风俗。周口龙舟与江南龙舟不同,江南龙舟体长头尖,而周口龙舟体短头平,轻捷灵巧,便于掉头。江南龙舟装饰较少,周口龙舟用绸布、花纸浓装重彩,豪华俏丽。
周口龙舟比赛时,每只龙舟上都有一名固定的“拿手”、“扳棹手”、“鼓手”、和十名“划手”。大家群策群力,配合默契,双桨舞动,轻舟如飞。
周口龙舟赛的比赛项目除竞渡外,还有拔河、捉鸭等。拔河时,一根绳子连接两条龙船,双方奋力向相反的方向划动。水上拔河比陆地拔河复杂,除力量竞争外,还有技巧、智慧的较量。划动的桨板,好似踏地的双脚,要想立地不动,需奋力划水,一点也不敢懈怠。如果想战胜对方,就需要全船人同心协力才能取胜。
捉鸭,是周口端阳闹龙舟活动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内容,民间称它为赏标。这项活动由两方船只来进行,一方是划动的龙舟,一方是彩棚高耸、彩旗飘扬的大彩船。一阵鞭炮声后,彩船上抛下数只活鸭。各彩船锣鼓齐鸣,众龙舟竞相追鸭捕捉。鸭子惊叫着向四方游去,龙舟掉头寻找,紧急中,队员们手忙脚乱,往往舟舟相碰,水面上浪花飞溅。捉鸭时,龙舟上的人不能下水,只能用一种木质月牙形的钩子来捕捉。划龙舟的队员捉到鸭子后,看鸭腿上绑的布条,就可以知道是哪家彩船的鸭子。然后把鸭子交给彩船,彩船把准备好的物品奖给龙舟上的队员。如此反复,捉鸭竞赛持续进行。
无比怀念享有“江北龙舟”之誉的周口龙舟,有龙舟赛看的日子,真是意趣盎然,其乐无穷。
端午新创意
猫猫飞起:老传统也要发扬新风尚,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今天登录“淘宝”网,无意中发现网上居然也有卖粽子的,真是把我狠狠地“雷”了一下。浙江嘉兴五芳斋,还是老字号呢!花样也很多,除了传统的豆沙等,还有大肉、火腿、蛋黄、鸡肉、香肠、香菇、咖哩牛肉等口味,并且做成了真空包装。
俺也说两句:现在粽子花样繁多,连形状也越来越创新了。除了传统的三角粽子、竹筒粽子,超市里还有种“火炬粽子”,也是粽叶包的,做成下尖上圆的形状,但与其说像火炬,我却感觉更像甜筒。
斯文的我:其实买粽子吃也不错,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买上几袋冻在冰箱里,什么时候想吃,拿出来蒸上几个,并且口味很多。
常回家灌灌:其实无论是香袋还是艾草,起到的作用都只有一个,就是防治蚊虫。古人认为,五月属火,五月初五就是火上加火,这个时期百病复苏,阴阳相搏,人多患病,因此认为五月初五是瘟神下界的日子。其实,五月天气开始炎热,各种毒虫蛇鼠活跃,细菌大量繁殖,各种传染病容易传播,人多患病,这使古人朴素地感觉到多发病的季节已到来。因此人们采用挂香袋、艾草等方式避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防治蚊虫早已不是问题,端午的香袋,更多意义上成为了吉祥的象征。无论手工还是机制,只要漂亮,寓意都是一样的。如果能发展成产业,就更好了!
毛毛虫:周口应该恢复在大闸举办的龙舟赛,组织各单位来赛龙舟,在竞技中让大家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