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党徽在新农村闪耀

——郸城县汲冢镇“七个一”工程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纪实


2009年06月01日 星期一

      记者 徐松 通讯员 郭星豪

      5月,一幅画映入眼帘,一条地平线将湛蓝的天空与郸城县汲冢镇10万亩金黄色的麦田织在了一起。如果再给这幅画添一些和谐的素描,那就少不了该镇1087名农村党员胸前闪耀的党徽和他们积极为群众服务的身影,还有老百姓脸上堆积的幸福的笑。

      汲冢镇地处郸城县与淮阳县交界处,横跨省道329线,交通非常便利。全镇8.2万人,党员1404人,其中农村党员1087人,占党员总数的77%。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党员的光荣感在弱化,模范带头的作用逐渐削减。针对此情况,该镇通过召开全镇党员会议、认真调查研究,提出配戴一枚党徽、制作一个党员家庭门牌、发一本党员手册、记一本党员民情日记、发一张党员联系卡、每村建一个党员活动室、镇里有一个党员之家的“七个一”工程。党徽在新农村闪耀,全镇形成了“党员在我身边,有困难找党员”的良好氛围。

      “在全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进程中,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汲冢镇党委创造性地提出‘七个一’工程,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一做法应在全县推广,必将成为推动郸城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动力。”谈及汲冢镇农村党员队伍的新崛起,中共郸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何林峰如是说。

      集思广益聚民智 找准症结配良方

      “全镇8.2万人,在职党员仅317人(包括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员1087人。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伟大工程,需要全民共建。单凭在职党员干部的能量,简直就是空想。所以,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势在必行。”汲冢镇党委书记赵东升对“七个一”工程的实施信心百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农民就业方式从单一的种植业到多元化,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得不到明显体现。长此以往,部分农村党员的服务意识弱化、思想观念陈旧、党性修养渐低。他们认为,只有赚钱才是硬道理。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他们甚至对“农村党员是否该讲奉献”、“农村党员与普通群众的区别在哪里”等问题困惑不解;对村党组织活动不感兴趣,导致行政村党员会议因参会的党员少而无法召开,有些党支部为开会不得不挤出资金给党员发放纪念品或吃上一顿,才能“请”动他们。

      究其根源,在于村级党组织经常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忽视了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党员的教育。还因为村级党组织经济薄弱,党支部难以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同时,农村党员也受到“一高三低”的制约,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科技水平偏低、“双带”能力偏低。更有甚者,很多农村党员的经济状况不及一般群众,自己尚需要别人帮带,根本无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七个一”工程应运生 全镇党员葆先进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找准了制约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症结,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个党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建设标准,施配良方,对症下药,实施了‘七个一’工程,收效显著。”汲冢镇主抓此项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张天社看到农村党员的新风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党员胸前戴有党徽、家门口有党员家庭门牌、口袋里装着民情日记……农村党员在全镇吹响了“我是党员甘奉献,我是党员树形象,我是党员作表率,我是党员尽义务,我是党员心向党,我是党员情系民”的号角。农村党员渐渐成为宣传政策、遵纪守法、带头致富的先锋,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夯实基础工程,增强农村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该镇重新核实党员身份,建立个人档案,要求每位党员把党徽戴在胸前,经常温习党章,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激发作为党员的荣誉感,使其有一种重新找到组织的归属感。

      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农村党员活力。该镇按照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党员拥护、群众欢迎的原则,在各行政村党支部建立一个党员活动室,内设电教设备、娱乐器材等,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开展“五学(学政治理论、学政策法规、学经济知识、学科学技术、学先进典型)、“四议”(议党务、议工作、议发展、议致富)等活动。

      创新党员发展方式。该镇实行发展党员“两推一定”(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党支部确定)和落实规范化入党“四项制度”(工作责任制度、限期办理制度、“十不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把好入党关。

      创新党员管理方式。该镇党员之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党员活动,定期为党员免费健康体检,对流动党员实行信息化管理,时刻掌握流动党员去向和联系方式,使党委对基层党员动向了如指掌。

      创新村“两委”、党员和群众的相互监督途径。该镇推行“两会一卡”制度,即定期召开党员会和村“两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发放征求意见卡,会议记录和党员填写的意见卡同时上报镇党委。

      创新党员谏言方式。党员民情日记随时记录着发生在农村的大事小情,每月由党支部收取上交镇党员之家整理汇总。同时,每位党员有一张党委领导班子的电话联系卡,农村党员和镇党委领导可直接沟通。

      一系列的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全镇党员的凝聚力。该镇紧抓时机,根据农村工作需要设定岗位、职位、职务,并开展“一联四互助”活动,每1名党员联系4户农户,互相帮助,共同致富,使农村党员有岗有为、有为有威。党员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排忧解难的“贴心人”、助民致富的“好专家”、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在全镇营造一个“党员表率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例如,王管村党员王修森种植烤烟15亩,带动了周围20多户群众种植烤烟。

      截至目前,汲冢镇农村党员结成党员互助对子176个,带动230多个特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0多条,化解群众矛盾60多起,引进经济发展项目20多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40多件,为汲冢镇新农村建设奏出了和谐乐章。

     

来源: 周口日报 编辑: 孙艳

关闭窗口

中华龙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周口日报和中华龙都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华龙都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华龙都网联系。
本站检索
Google
  • 市纪委召开常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