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朱庄:豫东新农村建设的明珠

2009-12-31 09:25:50 | 来源: 周口日报
 

    写在前面              

  

  谁说农村就该是“土样子”?对于淮阳县葛店乡朱庄村来说,“土样子”的的确确早已成了老皇历,被村民们翻进了历史的故纸堆里。不像是农村,跟城市一模一样,这是朱庄村的现实写照,也是到过朱庄村的人共同的感受。如今的朱庄村,成了新农村建设的范本和典型。 

  一道道璀璨夺目的光环背后,折射出的则是朱庄人为建设新农村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与求索。正是这种坚韧和执着,使朱庄村找到了一条宽广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朱庄村人把思想的解放和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看成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并迅速付诸行动,从而使新农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朱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已成为颇具解剖、借鉴价值的样本。新农村建设不是响亮的政治口号和政治宣示,而是要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惠,朱庄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印证了这一点。(本报记者 周平)

  绽放之美

  来到淮阳县葛店乡朱庄行政村,我们一直惊喜着,赞叹着,也在思考着——是什么力量让一个“老大难”村,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脱胎换骨,变得如此美丽?

  决心:为村民打造一片新的风景

  过去的朱庄用“乱、脏、散、穷”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一个2300多人的行政村,却零零落落地分散成6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处于半瘫痪状态,社会治安差,群众看病难,小孩上学不方便。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往村外搬迁,旧村渐空。慢慢地,朱庄成了“空心村”。

  2006年5月,葛店乡党委任命该村年仅29岁的村委副主任程维亮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说起来,这程维亮在群众中相当有威信。前几年,他与妻子在外打工,挣钱回家后盖起两层小楼,买了小汽车,日子过得倒也有滋有味。1998年村里换届选举,村民看他年轻有头脑,就选他当村委副主任。他在村务工作中的一招一式颇受群众认可。

  上任后,程维亮带领一班人又是搞调查,又是摸实情。村党支部算了一笔账:如果将6个自然村集中到一起,占地不到300亩,可以腾出来1200亩土地。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土地,还能够优化居住环境,为经济发展腾出空间。

  2006年8月,在征得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后,村党支部立即着手聘请专家,设计出新村建设规划方案,并向群众公布。

  从调研到作出决定,从论证到科学规划,朱庄村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恒心:"独好"这边风景的魄力

  这边风景独好,需要"独好"这边风景的魄力。

  100户赞成,100户反对,200多户在等待、在观望。村民程进章住在路边,又靠个水坑,顺风顺水,说什么也不愿意搬。还有的村民带头闹事,指桑骂槐。

  开弓没有回头箭!村党支部一班人走村串户做工作,先做通党员的工作,再找群众代表做工作。程维亮肠炎复发,连续4天没吃东西,每天喝些葡萄糖,坚持到农户家中做工作。慢慢地,等待观望的群众开始改变态度,有的主动找村干部汇报思想。

  说到搬迁,这里有两个小故事。

  一个是调地块,由棘手到顺手。程维亮动员自己的亲属要有高姿态,主动要一些“赖地”,把平整的地块让给其他群众。他的母亲、哥哥、嫂子都埋怨,哥哥很多天不理他。程维亮和妻子一道耐心细致地去做母亲、哥哥、嫂子的工作。支部里的同志看支书这样做,也纷纷行动起来,一边做家属的工作,一边动员群众。这样一来,群众的积极性慢慢高起来,有的找村干部给他们量地,有的找亲朋好友调换宅基地,连下雪天都没停。

  一个是拆旧房,由旁观到比着干。万一搞不成,扔个烂摊子怎么办?群众担心有道理。程维亮决定带头扒掉自己的楼房。可是,这次不但老母亲给他泼冷水,就连一向支持他的妻子也坚决反对扒房子。程维亮下定决心,一定要先拆掉自家的楼房。他说:“自己不吃亏,不带头,这事肯定干不成。”看着村支书家花20多万元新盖的两层小楼轰然倒下,原本还有抵触情绪的村民打消了顾虑,主动拿起工具扒起房子来。村民程进章将建筑材料运到新村工地,要与支书比着干。原本预计到2010年完成的搬迁和建房任务,今年6月已提前完成。

  齐心:我们的风景我们共同描绘

  “如果村'两委'班子没有很强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也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采访过程中,团结,是程维亮的话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

  程维亮带头拆,村“两委”干部也相继跟着拆自家房屋。村支部成员自掏腰包三下济南,托关系找朋友,最终以全省最低价购入水泥、砂石等材料,为群众节约开支23万元。村里专门成立帮扶组、谈心组,对缺资金的村民帮助贷款,对缺劳力的帮助协调,对缺建材的为其担保赊砖瓦和楼板。    

  干部拧成了一股绳,村民的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在村庄搬迁合并的过程中,村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开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我们坚持积极不吃亏的原则,谁先搬谁先挑宅基地。对于那些原来有几处宅基地的农民,我们采取等量置换的方式,在划分新的宅基地时,用大田把差额补齐,既解决了不愿搬的问题,也保护了他们的利益。"程维亮对记者说,最多时村里一个月要召开十次村民代表大会,村里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卫生保洁制度、治安巡逻制度、计划生育帮扶制度、孝顺儿子儿媳评选制度等都是在经过村民代表的同意后制定的。

  在村里与村民聊天,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说起自己的村庄,都非常兴奋。他们会很乐意地向你介绍,这是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大院和敬老院,这是刚刚修整过的村小学,那里要建一个水站,现在正在钻一口600多米的深水井……

  对于朴实的农民来说,他们习惯了从眼前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衡量好与不好,最终作出支持或反对的决定。程维亮深谙此理:“只要让村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他们就会更加支持和配合我们开展工作。”

  程维亮告诉记者,在新村建设的同时,村里实施了“一池三改”,对道路进行了硬化,街道两旁安装了路灯,修建了供排水系统,并逐步完善学校、医疗室、文化大院等基础设施,为村民营造舒适便捷、整洁安全的居住之地。

  信心:让风景越来越美

  漫步朱庄村,很少见到随处堆放的垃圾。村民们用上了沼气、液化气、电磁炉,还有人在自家的门前摆上了自制的垃圾桶。村民张永华计划着忙完地里的活儿,就到郑州去打工。他说:“看着俺村现在的样子,干起活来也带劲。只要心里有劲,这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在张永华家不远处,有几座蓝白相间的房子和一片绿色的池塘。门口的招牌显示,这是一个大型养猪场。张明功去年3月来这里投资办场,说起万头养猪场的发展目标,信心十足:“当初选择在朱庄办场,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土地优势和交通优势。这一年多来,朱庄人的精神对我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只要敢想敢干会干,就肯定会成功。”

  程维亮告诉记者,村里还有一家存栏3万只鸡的养鸡场。建设新农村,不光是要让农民住上新房子,更重要的是要把生产搞上去,让家底儿更厚实。根据村里的情况,他们决定把发展高效农业和养殖业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两大支柱。

  顺着程维亮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片绿意盎然的田地。这是在旧村基础上建设的占地400多亩的高效农业基地。投资者张伟是朱庄人,长年在外地从事房地产生意。这次他特地回到家乡投资高效农业,种植娃娃菜、红薯和大豆,并以月薪600元招聘了十几名村民管理基地。

  听到这些话,你或许会感到惊讶,但是请不要怀疑。因为,那张挂在墙上的朱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图,早已深深地印在每个村民的心中,并且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尽管,朱庄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成功的一步,可是程维亮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关于新农村建设,他仍然在不停地思索:如何使整理出的1000多亩土地产生更大效益?如何让村民越来越富裕、文化生活更丰富?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卫生保洁制度?……

  看着眼前静谧的村庄,记者感到,朱庄犹如一朵正在绽放的鲜花,那种喷薄而出的力量和勇气,充满了自信和自强。这朵花,一定会越开越美,越开越绚烂。

  记者 王艳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周口日报社 驻村工作开展情况 

  

  市委宣传部对实施“111”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召开部长办公会进行了专门研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梅宝菊决定派一名副部长和两名科级干部与文化局、周口日报社的同志一起组成工作组尽快入村,要求驻村工作队员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切实履行好职责,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朱庄村的党员干部群众一起,争取早日让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尽快凸显和谐文化氛围。 

  一、制定工作方案。工作队入村先后召开三次乡村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及村民代表座谈会,了解村情,倾听民意,在市、县驻村办的指导下,就宣传文化等方面的帮扶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工作方案,排出了工作日程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梅宝菊对工作项目提出指令性意见,提出具体要求。 

  二、周口日报社在朱庄主要街道新建阅报栏工程项目已完成测量、选址、定制、安装工作,新建4个阅报栏,派专人投送报纸,每天更换,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和市县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 

  三、周口日报社派出记者采访团深入朱庄采访,整理、挖掘朱庄经验,印制《朱庄新貌》宣传折页,为朱庄新村树立外宣形象提供详实资料。 

  四、市委宣传部邀请河南省越调剧团、周口市豫剧团、淮阳县豫剧团开展三次送戏下乡慰问演出活动,为当地群众送上丰富的戏曲大餐,深得群众欢迎和好评。 

  五、为朱庄村委会配置新款1100万像素尼康数码照相机1台,供新村建设和会议活动记录影像资料使用。 

  张天力:新村建好了老村也得像样儿!

  “这里种的是娃娃菜,大城市的人特别喜欢吃这种菜,卖的抢手着呢,别看地里这些还没包叶,可都是别人定过的,过几天一成熟就有人来收,那可都是钱。那边还有高效的红薯和品种大豆,以前咱农村地里哪儿会种这个啊。”81岁的张天力老人和其余十几个新村人一起负责这片田地的田间管理。每个月600元的管理费,虽然不是一笔大数目,可是却让张老汉在家门口当上了“打工仔”。

  “这可是以前从没想过的事儿,村里没少打工的,可都是去外面,现在咱在自个儿家门口就能打工了,要不是新村哪能享上这福,高兴啊。”张天力是第一批搬进新村的老村人,说起老村他一样充满感情。“咱的新村建成后,没少人来学经验,谁看了谁说好。可是你看看,咱这老村也像模像样不是。村支书带着咱一块建设新农村,咱也不能光让人说新村好,让老村丢脸,得把老村弄得像个样。”

  “这里就是以前的朱庄,乡亲们搬进新村后,这里就成了他们发财致富的‘聚宝盆’。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调整,我们把以前的不可利用耕地进行整合和复耕,变废为宝,用市场化的手段来经营老村的每一寸土地。眼前400亩的高效农业种植区,就是我们土地经营走出的第一步。”朱庄村党支部书记程维亮蹲在田边一边拨弄着娃娃菜,一边向记者介绍。

  记者  李硕

  

    新农村建设感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千秋大业,是件好事,好事要办好。我们认为:贵在实干,事在人为,重在抓实。  

  ——葛店乡党委书记程东风

  建设新农村,不光是要让农民住上新房子,更重要的是要把生产搞上去,让家底儿更厚实。

  ——朱庄村党支部书记程维亮

责任编辑: 孙艳艳  

 图片新闻  
周口手机报
   
· 部分饭店附加条件才给发票
· 市开发区金海路路灯何时亮起来
· 恶臭垃圾堵大门
· 路遇老人跌倒,你会扶吗?
· 4路公交车为啥让人等30分钟?
· 步行街该管管了
· 和谐周口 关爱生命
· 汽车远光灯,照见了什么?
· 中秋节,网友们最难忘的事儿
 
精华综合
商水古装写真
[房产]
经济春季报:调控是否放松 明年1月见分晓
[汽车]
“50周年纪念版”全新福特野马效果图海 ...
[健康]
北京医管局拟明日挂牌 “酝酿”历时一年多
[考试]
[家电]
“互联网基因的缺乏以及‘体验’的绊倒 ...
[时尚]
前短后长 时髦春装层次秘笈
[社会]
天价粽子调查:1880元“故宫督造”礼盒最...
[体育]
英超-托雷斯无功 切尔西1-4负利物浦仅获...
娱乐]
刘德华得女:让他更加谦卑完满
周口盘子女人坊
   
   
· "千斤"胖女孩的人体写真
· 神秘蓝色“冰珠”天降居民花园 引UFO迷热议
· 美国超模一家竟把雄狮当宠物
· 惊现湄公河 世界最大鲤科鱼类食狗肉
· 实拍日本艺妓的真实隐秘生活
· 俄摄影师拍到罕见白色“雾虹”
· 24K纯金改装的炫目跑车
· 超级加大碗拉面你能吃光吗?
· 恐怖!以色列“蛇式按摩”你有胆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