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喜庆的虎年春节已经过去,返乡的人们陆续离开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回到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奔波,让我们共同回味春节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过年的味道就是甜
铃铛儿:小时候,年总是来得晚走得迟;少年时,年总是来得早走得慢;到现在,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唯一不变的就是——年总是甜美快乐的。
孩提时代,过年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早早地掰着手指头掐算还有多少天才过年。年还没到,就讲年、忆年、憧憬年。年可真是调皮啊,总是迟迟不来!等呀,盼呀,年总是有意躲着我们。我们在年的氛围里埋怨它还不露面。终于年向我们翩翩走来。我们狂欢、嬉闹,怕年会跑走,连晚上也舍不得睡觉。年过去了,但过年的余韵还迟迟不肯散去。
长大点,每每到爸爸妈妈准备年货时,才如梦初醒。哦,年来了。恍惚中记起儿时过年的欢愉情景,心中一阵慌乱,好像有点怕过年了,心中有一根弦绷得紧紧的,身旁同窗的影子渐渐走远,也在不断地变化,让人觉得怅然。在青葱岁月里,年恍恍惚惚地过了一个又一个。
现在,年悄悄地来到身边,回顾走过的这一程,何得何失,孰成孰败,此时的年只催促我们回首以往,展望未来,似人生一个休整自我的驿站。在回味与思考中,我品尝过年的滋味,心中充满力量,就像儿时过年一样兴奋。无声无息中,带着思索的收获走向明天。
再过许多年,当我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我就将童年的欢乐,少年的渴望,成熟后的思想融入那宁静的心中,凝成一句话:年是人生四季的轮回。
记忆中的春节
忘忧:春节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日子,不但能吃上好东西,还能穿上新衣服。女孩子最耀眼的当属辫子上扎的头绫子。头绫子为薄丝制品,颜色以红、绿、粉居多,头绫子的扎法就是打蝴蝶结,加之头绫子的膨胀状,恰似两只纷飞的蝴蝶,在女孩子的头上飞舞。除了女孩子扎头绫子以外,一些上了岁数的女人也喜欢扎上带有喜庆颜色的头绳,再配上一个靓丽的发卡,这就是春节的最好装扮。
番茄薯片: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漂亮极了。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像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要知道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地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我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冬雨飘零:果子情结。九岁那年冬天,妈妈领我和妹妹回老家。当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了,姥爷家里每天都会有一些晚辈来送礼。拎着的是一种用油纸包裹、纸绳捆扎,上面用一张红纸覆盖的果子礼品,有一点像是今天的方条形的桃酥食品。每次姥姥都会从房梁上放下一个拴着绳子的竹筐,把散发着烘烤香味的果子放进去,然后再徐徐地把竹筐拉到房梁上面去。每一次,我和妹妹都是眼巴巴地望着那个筐发呆,姥姥总是说,果子是过年串门走亲戚用的,不能吃。后来,我发现姥姥的竹筐终于装满了,其中有一包放在了五斗橱的抽屉里。我和妹妹用板凳垫着脚,小心翼翼地把纸包抠了一个洞,从里面拿出一块果子塞进嘴里。我俩相互约定,每次只吃一块,以免被姥姥发现。我们被自己聪明的想法得意地笑起来。直到今天,我最爱吃的零食,依然是那种咬一口直掉渣的桃酥食品,原来心中早已形成了一种果子情结。
春节,亲情的聚会
忘忧草:今年春节过得最有意义,由于工作原因,我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今年大年三十,我和家人终于团圆了。我们几个孩子围着两位老人过大年,家人围坐在大圆桌旁,品尝着五光十色的酒菜,吃着饺子,温暖似春,其乐融融。老父亲、老母亲倍感满足与幸福。一家人的大团圆,把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欢乐与幸福萦绕在每一个人心中。
月儿弯弯:不知不觉,十几天就匆匆过去了。我现在对年的认识更加清晰了,其实,过年不是吃饭喝酒、串亲戚,而是寻找团圆,享受快乐,累并快乐着。过年的感觉不错!假如没有年,我们的心一定会更累。因为,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节奏,亲情、友情、爱情,就没有一个充分释放的平台。过年很疲劳,却也很愉快,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过年让人休息,让人快乐,让人享受,让人思考,让人期待……过年真好!
橘子乐乐: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饭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幸福感真是难以言喻。既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又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常青藤:春节,一个全国人民团聚的节日。大年三十,大多数人都围坐桌前,喝着酒,看着电视,聊着家常,体会着浓浓的亲情。一个字,美!
小小书童:不管到什么时候,过年的感觉,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是浓浓的,饮食的美味,团圆的情味,拜年的兴味,玩耍的趣味,娱乐的韵味,对联的文化味等,集中融会在年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期间,形成了浓郁而特有的“年味”,是任何洋节所不能替代的。这根本原因就在于年节本身所表现出的充分民俗化以及由此给民众带来的一种亲和力。
欢欢喜喜闹元宵
月影罗衫:“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乐逍遥。”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跑旱船、扭秧歌……每逢元宵节,各地迎接元宵节的活动、表演活动争奇斗艳,将这一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重要传统节日打造成“中国式狂欢节”。
冰雪馨儿:除了观灯,放焰火也是元宵节的重头戏。有五彩绚丽、绽放满天的大型烟花;有带着美好愿望腾飞的群龙乱舞;一飞冲天的魔术弹;或是拿在手里静静美丽的“仙女棒”……焰火在元宵节能给大家带来热闹喜庆。
沙颍河畔:盘鼓、舞狮、大头、旱船、秧歌……2月27日上午9时,农历正月十四的川汇区中州路桥南头热闹非凡,民间文化艺人们从四面八方匆匆地赶来,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在市民期盼的目光中,从中州路桥南依次出发,巡游队伍按指定路线沿滨河路、八一路、七一路、中州路进行沿街表演。壮观的表演场面,吸引了近十万市民观看,不少市民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 记录下这一空前的艺术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