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源于饮食不当
与物质匮乏时的贫血不同,如今的小儿贫血,大多是由于家长的喂养方法不合理造成的。婴儿贫血多数为缺铁性贫血,由于铁摄入不足引起,2岁以内患病率约20%。铁是制造红细胞的重要物质。铁的来源在胎儿期由母体经胎盘供给,尤其孕后期供铁较多,所以早产儿更易发生贫血。出生后从母乳或配方奶粉中获得一定量的铁,供出生后4个月之前制造红细胞之用。出生4个月后,来自母体的铁已用尽,必须从其他食物中获得,否则易发生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婴儿最先摄入的食物之一是含铁的营养米粉,而有些婴儿吃的是不含铁的米粉,这是造成贫血的原因之一。其次,在其他饮食上也存在一些误区。蛋黄中含铁量虽多一些,但其含有磷酸盐影响了铁的吸收,菜叶中的维生素C因煮沸而被大量破坏,蔬菜水中的植酸、草酸也干扰了食物中铁的吸收。
贫血中度以上才引人注意
轻度的贫血,早期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易发脾气(上文中的敏敏即有)、注意力不集中等,只有中度以上贫血才表现口唇黏膜、指甲苍白。这里要特别提到一种“屏气发作”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家长要多加留意。“屏气发作”可以形容为“气得死过去,而又活过来”。表现为最初哭叫,即刻过度换气之后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直,有时抽搐,历时10多秒,真像“哭得死过去”,所幸即刻重新开始呼吸,青紫消失,肌肉放松,神志清楚,恢复正常,“又活过来”。
防治之道提前至孕期
婴幼儿(3岁以下)只要是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在110克/升以下,就要服铁剂,按元素铁4毫克/千克体重/天,同时给维生素C,一周给药2天(与每天服药相比疗效相同,不良反应少),一直要服到血红蛋白达到110克/升以上,再继续服药4-8周,使体内储存一部分铁。也可用血红素铁(动物血中提炼)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在饮食上每周至少吃2次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血及牛、猪等畜肉。
为了防止贫血,应从孕期开始加强预防。孕妇在孕后期要补充足够的铁剂;避免早产;分娩时尽量延迟结扎脐带,或者断脐后将脐带中的血向新生儿方向挤;足月儿出生后满4个月补充铁剂,宜选择含铁的营养米粉,或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动物血、畜肉、大豆及其制品。早产儿出生后满2个月开始补充铁剂元素每天每千克体重2毫克;定期检查血常规,第一次于出生后6个月。早期发现贫血,早期治疗。最后还要提醒一点,有三种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会造成贫血,便秘后大便干结,易造成肛裂而致慢性失血;经常鼻出血;直肠息肉时,干硬大便擦破息肉而致出血。小儿有以上情况需针对疾病治疗方能纠正贫血。
(许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