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火大容易发生多种疾病,饮食应以化气去湿,温补为主。不要认为汤做起来很容易很简单,人人都会,其实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小,什么食材具有那种滋补效果,哪些人适合喝汤滋补调养,今天小编就一一告诉大家。
误区一:饭后喝汤
饭后喝汤不易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因为原本已经被消化液混合好的食物会再次被汤水冲淡,最好是饭前先喝几口汤,有利于保护胃粘膜,减少食物对消化道粘膜的不良刺激,促进消化腺分泌,可以起到开胃的作用。老百姓常说春天天气凉,饭前喝几口暖暖胃,这样整个身子都暖了,这种做法还是可取的
误区二:汤要趁热喝,越烫越好
很多人都有喝热汤的习惯,喜欢那种滚烫的感觉,最好是喝50度以下的汤,因为人的口腔、食道、胃粘膜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为60度左右,太烫的汤会造成粘膜的损伤,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常喝热汤患有食道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
误区三:汤泡饭 胃口好
饭前喝汤有饱腹感,饭后喝汤又喝不下,很多人喜欢汤泡饭,认为营养不流失,而且很利于下口,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正确的,汤水泡饭,我们大多时候不等仔细咀嚼,还没嚼烂就下肚了,这样对消化非常不利,无论吃什么都要细嚼慢咽才好
误区四:汤的营养大于肉
很多人在熬骨头汤的时候都认为肉已经没有营养了,都浓缩到汤中,所以坚信汤的营养大于肉,其实不然。因为肉中蛋白质仍是固态,肉中所流出的是氮,它会留在汤水中,大约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所以只喝汤不吃肉何种喝汤方式是不对的
误区五:汤煲的时间越长 营养价值越大
煲汤时间长短要取决于食材,一般情况下汤煲的时间过长,其中的营养成分反而会破坏掉,蛋白质变性的就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的越多。煲汤一般1.5~2个小时为宜这样可以最好地留住营养成分。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煲,这样的汤才营养美味
误区六:人人都可以喝汤进补
汤虽美味,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通过汤水来滋补,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比如常见的鸡汤,胃酸过多、患有胆道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肾功能不全者就要慎食,喝了不但起不到滋补作用还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