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日公益演出留影。(资料图片)
连祥工(左一)与志愿者一起看望杜明祥一家。(资料图片)
连祥工(右一)与爱心人士一起看望留守儿童。(资料图片)
晚报记者 马治卫
1
不忙种地
忙公益
今年42岁的连祥工是鹿邑县邱集乡韩楼行政村连堂自然村人。“说实在的,我不想提起往事,这些年来,我是通过不断给自己鼓劲儿,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日前,提起自己多年如一日开展对残疾人帮扶活动的初衷,连祥工感慨不已。
连祥工说,作为一名农民,似乎只有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种好,然后外出打工挣些钱,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才是明智之举。“由于我平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公益事业上,以至于许多人觉得我有些另类。”连祥工说,“我之所以帮助残疾人,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成长环境有关。”原来,1985年,连祥工15岁那年,母亲因精神病去世,弟弟因患精神分裂症走失。家有残疾人的连祥工,深知残疾人及其亲属的痛苦以及他们所背负的沉重精神压力。
“家人没有得到的东西,我今后一定要让别的残疾人得到。”连祥工暗暗发誓,一定要力所能及地为残疾人做些事。为了这句誓言,1990年,鹿邑县残联成立时,连祥工毅然放弃高考,积极参加县残联和县教育局组织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并到县聋哑学校义务支教。后来他还先后自费到北京、郑州等地进修聋儿康复专业知识。至此,连祥工选择走上了一条与大多数农民不同的道路。
在豫东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的鹿邑县,有位年过四旬的“另类”农民连祥工。他先后在鹿邑创办了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成立了爱心助残书画室,他20余年如一日地坚持开展针对残疾人的帮扶活动,用自己的真实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核心
提示
2
22年坚持帮扶残疾人
在帮助残疾人的过程中,许多事令连祥工刻骨铭心,聋哑儿童小福康一家破镜重圆的故事更是让他记忆犹新。
2001年,小福康出生于鹿邑县杨湖口乡,他有一个做教师的妈妈和一位勤劳的爸爸。可是在同龄孩子都在咿呀学语时,小福康的父母发现小福康张不开嘴,发不出一个完整的音符,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孩子是个哑巴。
无情的现实让小福康原本幸福的家开始硝烟弥漫,小福康的父母动辄相互埋怨,甚至大动干戈。2006年,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小福康的母亲终于无法忍受丈夫的脾气,深情地拥吻了小福康后,离家出走,到南方打工去了。见妻子离家,小福康的父亲也打起了背包一走了之,把小福康甩给了爷爷抚养。
县残联工作人员得知小福康的遭遇后,了解到小福康还有开口说话的希望,遂拨付了专项康复经费,并安排连祥工对小福康进行辅导。
通过连祥工的耐心指导,聪慧的小福康康复效果十分明显。一个月过去了,小福康已经能顺利地说出“谢谢伯伯”。又过了两个月,小福康可以流利地朗诵儿歌。看到孩子的变化,前来探望小福康的爷爷激动得热泪盈眶。
欣喜之余,小福康的爷爷拨通了小福康母亲的电话,告诉她小福康已经学会说话了。起初小福康的母亲怎么也不敢相信。“妈妈,回来吧,康康想你了!”当亲耳听到儿子真切的呼唤后,小福康的母亲喜不自禁,她当天就辞去了工厂里的工作,连夜乘车回到了小福康的身边。小福康的父亲闻讯后也急匆匆地赶回家中。就这样,小福康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小福康左一声“爸爸”,右一声“妈妈”,叫得他的父母激动得热泪盈眶。
连祥工说,正因为有太多类似小福康的残疾孩子需要帮助,才促使他在助残的道路上坚持前行。20多年来,连祥工坚持为残疾人做好事,共收训聋哑儿童200余名,经过他的耐心指导,30%以上的聋哑儿童进入普幼普小随班就读,同时为贫困聋儿争取了3台人工耳蜗。
3
积极推广赏识教育
长期与残疾人打交道,使连祥工清楚地知道:3~5岁是聋哑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聋哑儿童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后,不但能学会说话,而且能进入正常学校上学,有的还能考上大学。可目前由于很多聋哑儿童家长不相信聋哑儿童能开口说话,观念上的偏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聋哑儿童的语训,耽误了聋哑儿童进入正常学校随班就读。连祥工更明白,残疾儿童有时比正常的孩子更需要社会,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
前些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连祥工接触学习到了“赏识教育法”。他了解到,聋人大学生周婷婷的父亲周弘就是“赏识教育法”的一名倡导者。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和谐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为让孩子在赏识中快乐成长,连祥工利用各种场合积极推广赏识教育。2012年,连祥工还以庆祝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为契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举办了一次大型公益演出宣传活动。“不会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开发孩子的巨大潜能,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孕育的生命而自豪…… ”在公益演出活动现场,听了连祥工有关赏识教育的动情演讲,许多家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4
义举温暖残疾人
2010年5月,经有关部门批准,连祥工成立了鹿邑县扶残助残青年志愿者联络站,并兼任站长。随后,经当地文化部门批准,连祥工成立了鹿邑县爱心助残书画室。从此,他为弱势群体奉献的劲头更足了。
鹿邑农民杜明祥照顾弟弟50多年的动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反应强烈。连祥工闻讯后,和助残联络站的志愿者一起带着营养品,专程到该县赵村乡看望杜明祥后,还驱车带着杜明祥夫妇在县城的明道宫、太清宫景区游玩了一天。
鹿邑县赵村乡后刘寨村村民刘贵志,24年来不离不弃照顾结婚当天就不幸高位截瘫的妻子刘秀兰,被评为“周口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连祥工闻讯后,和十多名爱心志愿者一起,为刘贵志夫妇送去了400多元慰问金。
今年22岁的桑亚伟是该县赵村乡胡山行政村侯庄村青年。几年前,桑亚伟的父亲桑发亮因患膀胱癌做了切割手术,丧失了劳动能力, 桑亚伟的母亲宋彩荣身患类风湿关节炎,家庭十分困难。2010年,桑亚伟收到辽宁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为凑学费到天津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时,不慎从梯子上摔下致残。为了让桑亚伟早日站起来到校学习, 连祥工组织志愿者进行帮扶的同时,积极与媒体联系,帮助桑亚伟早日渡过难关。
今年5月20日,是第22个“全国助残日”。为了活跃残疾人节日生活,在鹿邑县文化馆的支持下,自5月18日起,连祥工就带领新成立的芳馨特殊艺术团送戏下乡,开展 “康复进社区 服务到家庭” 助残活动,慰问道德模范,极大地丰富了该县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5
助残路上不停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热心公益事业,2007年,连祥工被该县邱集乡韩楼行政村党支部发展为中共党员。2011年“国际聋人节”期间,在县文联的支持下,连祥工与鹿邑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县文化馆画室协商,举办了“鹿邑县首期聋人书画剪纸展”。人民网、中新网等国内十余家大型网站报道转载了此事,引起了很大反响。连祥工的义举,近些年逐步得到了大家的理解、社团组织的帮助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同时,许多热心青年主动加入爱心助残志愿者行列,爱心人士和企业也积极为残疾人捐款捐物,群众的扶残助残意识日益提高。
对于自己多年坚持帮扶残疾人这一举动,连祥工表示:“我虽然是个农民,但我是个党员,是党员就要奉献。在助残的道路上,我会坚定信心,鼓足勇气,一如既往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