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和苏州市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14美丽中国行最美苏式生活”中央媒体体验团深入太仓市、昆山市、姑苏区、吴江区、高新区等地,近距离观察苏州旅游发展,全方位报道最美苏式生活。
周庄:用心做“生活”文章
游客凭窗眺望周庄的小船、流水、人家
入夜的周庄并非只有静谧,一台展现当地原生态风貌的实景演出《四季周庄》正在上演。在绚烂的灯火和柔美的音乐声中,淳朴的老农、美丽的渔妇、健壮的耕牛、活蹦乱跳的鱼儿轮番上场,将千百年来周庄人的生活搬上了舞台。
据了解,《四季周庄》演出阵容约三百人,既有专业演员,也有来自生活第一线的本地农民、渔民和市镇居民,整台演出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经典环境里展开,为游客展现了最原汁原味的当地市井生活。
在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丽荣看来,这台实景演出是当前周庄旅游转型升级的最佳见证。“周庄旅游转型升级,主要是通过产品、管理和服务的提升,把古镇原汁原味的生活推向游客,让他们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体验到周庄的生活,愿意留在周庄。”
今天的周庄,摇快船、喝阿婆茶、水乡过年、挑花篮、打连厢、水上婚典等传统水乡风俗让游客耳目一新,贞丰老街再现了明清生活场景,由渔民组成的万船娘队每天摇一叶小舟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在悠悠水巷间穿梭,已成为周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体验周庄生活,充满当地原生态风情的民宿客栈也不容错过。在民宿贞固堂的一份宣传材料里写着这样的文字:“老宅里的周庄,桥畔民居里的生活。厢房、客堂、小院、灶间,小而精的贞固堂,楼上楼下四间客房,老灶里的菜肴散发出周庄的味道……”
随着自由行方式的盛行,来周庄的散客逐渐增多,周庄景区内及周边开设的民宿已达到100多家,设施及服务逐渐规范,成为古镇住宿及游客体验的新亮点。“要充分发挥周庄镇民宿行业协会的作用,实施对古镇民宿的规范化管理,并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引导民宿品质提升和特色打造。”在一份名为《周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的材料中写道。
朱丽荣说,这些民宿,很多都是周庄当地人在自家老宅的基础上改建的。以前周庄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随着周庄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开始返乡,经营民宿、饭馆、商铺,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据了解,目前周庄全镇户籍人口2.2万,劳动力人口1.3万,而其中从事以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的劳动力约为6000人,接近总劳动力人口的二分之一。
和某些古镇将居民全部迁出不同,周庄至今生活着很多当地居民,他们原生态的生活是周庄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他们自己的生活也因旅游发展而越变越好。“生活”二字,道尽了周庄旅游的前世今生,并将在今后的转型升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姑苏:最是夜游好风光
网师园内,一曲《牡丹亭》陶醉众多游客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是昆曲《牡丹亭》中的名段,以前听过很多次了,但在夜间的苏州名园网师园听到,还是忍不住惊叹:这才是名符其实的“游园惊梦”呢!
“网师园的夜游项目从1993年推出,20多年来,已经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夜游项目。”网师园管理处副主任许瑛介绍,每晚7点半到10点,该园内8个厅堂楼台分设昆曲、评弹、古筝、民间歌舞、民族乐器等多个颇具地方传统特色的表演项目,游客可以一边观景,一边欣赏节目,实现观光、体验相结合的深度游。
苏州园林很多,但适合夜游的比较少。许瑛告诉记者,之所以在网师园推出夜游项目,一是因为网师园比较小巧精致,易于保证游客安全;二是由于网师园采用“宅园合一”的建筑格局,其厅堂分布比较适合小型节目演出。
据了解,考虑到游客入园的时间不一,网师园夜游采用循环演出机制,有专门的引导员带领游客依次观看演出。夜游开园期间,游客不管何时入园,都能欣赏到所有节目。
在网师园的一座小厅里,来自上海的游客冯小姐正在聚精会神地欣赏评弹《姑苏好风光》。一曲听罢,冯小姐表示,尽管这里的表演跟专业大师的表演尚有差距,“但是作为一个古典园林,能够将苏州的传统文化融入景区观光,做一个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这就很难能可贵了。”
如果说网师园是苏州夜游项目的先行者,盘门景区的夜花园则是近年来苏州丰富市民、游客夜生活的又一项重要尝试。据了解,目前开放的盘门景区夜花园项目第一期以夜间静态灯光、民间工艺、民间小吃、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未来还将把《吴王与西施》、《孙武练兵》、《专诸刺王僚》、《白发过昭关》、《三令五申》等古吴国历史题材的宫廷剧搬上舞台,并在景区内建一条有别于平江路、山塘街的苏式生活一条街,全面集中体现苏州本土文化。
“盘门景区夜花园的开放,提高了苏州夜游产品的品质,有利于提升苏州在城市间的竞争力,留下更多游客在苏州消费,增加城市的盈利能力。”盘门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太仓:发力生态旅游
体验团一行人前往太仓,从金仓湖公园到园花园度假山庄,再到现代农业园景区,感受当地生态旅游的魅力。
说到太仓,不得不提到被誉为“城市之肺”的金仓湖。依湖而建的金仓湖公园按照“生态、郊野、休闲、运动”的理念打造,园内不仅有千亩湖面、湿地森林,还有专用自行车道、生态鸟岛、百花音乐喷泉广场、赤足亲子乐园等休闲项目,被很多市民和游客视为周末休闲的首选之地。
从园花园山庄到现代农业园景区,可谓“一路繁花”。
在占地600多亩的园花园山庄内,牡丹种植面积就达130亩,种植着“二乔”、“姚黄”、“魏紫”等三百六十多个珍稀品种、四万余株牡丹,因园内牡丹朵大色艳、观赏性强,被誉为“江南第一牡丹园”,引得体验团成员争相拍照,流连忘返。
在国家4A级景区——太仓现代农业园内,缤纷多彩的月季和郁金香竞相盛放,整个园区以“花卉”、“现代农业”为中心展开,大力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打造了一个集现代农业观赏、展示、销售、科普、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高科技窗口基地和旅游观光点。
江海交汇,鸟语花香,一路走来,“生态”是大家提及最多的词汇;而坐拥长江入海口、毗邻大上海的地理位置,更为太仓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直以来,太仓都被誉为“上海后花园”,距离上海不到一小时车程,而其消费成本却远低于上海,吸引了很多上海游客来此休闲度假。
“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形态正从以观光为主向以休闲为主转变,这给太仓旅游的产业发展打开了另一扇大门。目前上海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大关,正是休闲度假需求急剧膨胀的时期,这给以上海为主要客源市场的太仓带来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太仓市委书记王剑锋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曾这样表示。
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成为太仓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太仓市旅游局副局长殷托介绍,目前,菲尼克斯度假村、电站村、东林村等一批新兴生态休闲基地正在进一步完善中,长江口旅游度假区建设正紧锣密鼓,江滩湿地公园、浏河古镇等已初具形态。届时,园花园、北部生态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江滩湿地公园将连缀成一个风光独特、景点丰富、游线合理的森林公园,成为游客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休闲好去处。
“要利用好太仓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地缘优势,着重打好乡村旅游发展这张牌,力争在今后几年全力打造上海精品特供农业区、全景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太仓国家农业公园、全国50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逐步将太仓打造为新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精品。”一份名为《太仓市力推三条道路谋求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材料中这样写道。
高新区:打好科技与生态两张牌
高新区内,70多岁的老奶奶埋头刺绣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一位游客边做深呼吸状,边说:“空气真新鲜”。久居城市的行人们迫不及待地感受这片绿地带来的清新与纯净。放眼望去,整 个公园林木葱翠,峰峦逶迤。据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占地面积1029.8公顷,林地总面积912.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88.64%,这里不仅是苏州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也将真正成为城市中的又一处“绿肺”。
近年来,高新区基本形成了以“大运河文化休闲旅游带”、“大阳山山水休闲旅游带”、“太湖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带”为重点的“精彩三带”的旅游发展 格局,先后建成了白马涧龙池景区、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树山生态村、太湖一号房车露营公园等特色明显的生态旅游项 目,基本实现了从原来传统观光向生态休闲、生态度假等现代旅游业态的发展。
在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游人不仅可以惬意地乘船野游、赏花观鸟,还能畅游世博苏州新馆,与馆里的熊猫来个亲密“接触”;来到苏州太湖一号房车露营 公园,“生态、绿色、休闲”的户外露营生活让人乐不思蜀;中国刺绣之乡的山水风情、文化底蕴更是具有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的魅力,游客还有机会欣赏绣娘现场 的刺绣表演,甚至体验亲耕刺绣的乐趣。如今的高新区,真山真水与繁华都市相互映衬,现代城市与田园乡村联动发展,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契合新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机遇期,高新区按照“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法制保障”的旅游业发展思路,积极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加快 打造独树一帜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新去处,生态高新区’的品牌影响力。”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伟苠介绍,苏州 高新区将实现从依托古城发展的“运河时代”,迈向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太湖时代”。
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高新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主动营销形式,加快品牌塑造来推动发展步伐,形成了以白马涧龙池景区为龙头的生态休闲品 牌,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湿地休闲品牌,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树山为代表的“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的乡村休闲品牌,以树山、阳山为代表的温 泉养生品牌,以及以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城市生态公园品牌。据统计,2013年,高新区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07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4%, 增幅列全市第三;旅游总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19.49%,增幅列苏州市第一。
近年来,高新区依托“真山真水”的特色优势,努力打造好“科技”与“生态”两大品牌,实现了“生态城”与“科技城”发展的融合。周伟苠表示,高 新区转型升级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力发展生态不仅不是城市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负担,而且还是提升旅游舒适度和品质度的关键,是打造区域核心科技创 新力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很多大院、大所就因为高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配套服务纷纷前来落户,这不仅带动了全区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 了全区文化、旅游、生态发展,实现多产业的转型升级。
吴江:打造“中国第一古镇群落”
静谧的同里退思园
“慢游吴江,快乐无疆”,说到吴江,不能不提古镇。
吴江自古拥有同里、震泽、黎里、芦墟、盛泽、松陵、铜罗等古镇,这些古镇都较好地保留了水乡风貌,且历史文化遗存丰厚。
吴江古镇之首的同里古镇,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精致,又有“东方小威尼斯”的人文情调,同时还是江南水乡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所在地。
如果你对同里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此,那就有些“落伍”了。其实,同里的“夜”生活也相当丰富。日前,大型室内水乡情景演出《水墨同里》首演,容纳350人的同里剧院座无虚席,赢得观众好评。
《水墨同里》整场演出以珍珠塔爱情为主线,借助故事男女主人公的成长足迹,完美展现了同里的乡土风貌、古镇风景、文化风情等,完整还原了旧时同里水乡居民的生活场景。
吴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屠福其表示,《水墨同里》的推出丰富了同里古镇夜游的产品,一方面提升了吴江本地居民的夜生活的文化含量,另一方面也为游客体验江南水乡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夜晚的同里,温润的空气,潺潺的水声,古镇味道依旧。不远处还有游客兴致勃勃地打听三桥怎么走,一位50多岁的妇女边指路边絮叨几句三桥的故事。漫步在老街上,竟然有一种在繁华和安静之间穿越的感觉。
正是注重古镇保护,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才让同里呈现出了和谐的一幕。
同里古镇保护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陈建忠说:“旅游开发,首先要古镇保护。同里是一个百姓生活着的古镇,既是景区同时也是一个大社区。我们坚持一 个概念叫‘景区社区化、社区景区化’,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更多发展成果的同时,让游客更满意,在同里真正慢下来享受苏式生活。”
近年来,吴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致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一轮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据介绍,2013年是吴江旅游业投入最大的一年,全区25个在建旅游项目共投入34.2亿元。
屠福其说:“旅游产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产业,它的价值除了可以用经济总量来衡量以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改善民生幸福指数,不管是对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来说,这是一个无价的衡量标准。”
今年4月召开的中国“六古”代表的首次盛会“六古旅游”同里汇活动上,吴江明确提出,未来全区旅游行业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一新一古”为发 展重点,即以东太湖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东太湖百里休闲度假带”;以同里、震泽、黎里等五大古镇作为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已成立 2个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和多个旅游公司,致力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质的“中国第一古镇群落”。
吴江区旅游局局长崔夏萍表示,吴江在建设“中国第一古镇群落”过程中,将以“一镇一品”为原则,优先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的新型业态,以展示多姿多彩、特色纷呈的江南水乡古镇生活,努力把吴江古镇旅游建设成中国“六古”旅游的精品。
如今的吴江,既有“小桥流水”的古景观,更有“大河大湖”的新风貌;镇镇有特色,处处是美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吴江旅游板块的后起之秀——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以滨湖养生养心旅游目的地为总体发展定位,以江浙沪休闲度假市场为一级目 标市场,在已投入近200个亿的基础上,未来两年时间内将再投入250亿元建设70个项目,全力开展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双创”工作。
日趋完美的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是吴江大地上宜居宜游的广度延伸,必将成为吴江旅游的一个崭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