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大道与黄河路交叉口附近的垃圾中转站
□晚报记者 彭慧 文/图
“提到垃圾中转站,大伙儿想到的是臭气熏天、蚊蝇乱飞、污水横流。如今,垃圾中转站不脏也不臭,既美观又实用。”昨日下午,在周口市区中州大道新建成的垃圾中转站附近,市民方女士高兴地说,这个垃圾中转站有漂亮的晴雨篷、崭新的不锈钢栏杆……
新型垃圾中转站 好处说不完
位于市区中州大道与黄河路交叉口南200米路西的垃圾中转站,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以前垃圾中转站周边又脏又臭,现在这里干净、宽敞;以前垃圾中转站是露天的,现在是全封闭无污染的……”负责这个站点的市环卫处管理员陈师傅说,“现在我们的工作环境好了,劳动强度也比以前小了!”据了解,垃圾经过压缩后,这个站点可消化8吨生活垃圾。整个操作过程实现自动化,当地下垃圾仓内的垃圾达到一定存量时,压缩设备运转,挤出垃圾中的液体,并通过排污管道排走。压缩成饼状的垃圾,由管理员电话通知相关人员,用垃圾压缩转运车运送走。
采访中,不时有环卫工人前来倒垃圾,他们打开三轮车后面的挡板,将垃圾倒入垃圾仓内,整个过程方便、轻松。
“以前开放式的垃圾收集点,垃圾露天堆放,污染严重。垃圾收集全靠人力,又脏又累。”市环卫处副主任马掌珠介绍,压缩式环保垃圾中转站建成后,管理员的工作环境大大改善。“垃圾中转站占地面积小,垃圾压缩、储存都在地下进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压缩后的垃圾体积大大缩小,原来需要3至4车才能运完的垃圾,压缩后一车就可以运完,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装运时,地面如果有轻微污染,可用配备的高压水枪冲洗。现在垃圾中转站周边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记者在管理房内看到两台环保遥控设备。据了解,这两台设备分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除尘除臭系统和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进入垃圾仓的垃圾通过压缩后,污水经沉淀池排入下水道,防止污水洒漏污染道路。此外,垃圾中转站还配备了除臭消毒系统,防止垃圾仓的臭味散发,真正实现垃圾全程全封闭、无异味、无害化处理。
“旧站改新站” 居民乐呵呵
位于常青路与交通大道交叉口南100米路西的另外一座生活垃圾中转站,目前也处于试运行阶段,它是由原来的老式垃圾中转站改建而成的。
“以前,尤其在夏天,天气炎热,垃圾气味难闻,我们用铁铲把垃圾收(集)在一起,确实累得不行。”60多岁的环卫工人刘师傅说。这座垃圾中转站没改造前,人行道上放置了3个露天大铁斗。夜里倒垃圾的人很多,环卫工人早晨打扫完街道来倒垃圾时,发现铁斗盛满了垃圾。清运车司机尽管每天4时左右就开始工作,但是由于垃圾量太大,不能及时清运,垃圾积压严重。
环卫工人苦不堪言,附近居民也是怨声载道。“那时候离很远就能闻到垃圾中转站的臭味。”附近居民李女士说,清运车每次运送垃圾时,沿途都会有少量垃圾掉落,干净的路面会被污染。“现在,再也没有垃圾中转站附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现象了,臭味也闻不到。生活环境好了,大伙儿都很满意、很高兴。”
年内可投用5座垃圾中转站
我市自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以来,不间断投入大量资金,逐步改善落后的环卫设施。
按照去年市政府要求建8座垃圾中转站和10座公厕的目标,目前,除了中州大道和常青路这两座垃圾中转站以外,市区还有3座在建的垃圾中转站,它们分别位于:中原路周口师范学院东门旁,垂直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两层房屋主体已建好,等待安装环卫设备;银珠大道与太清路交叉口,双机位垂直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房屋主体已建好;开元大道的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西侧,双机位垂直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也在加快建设。马掌珠说:“这些垃圾中转站在建的同时,我们还在不断积极和办事处协调并选址,争取年内能建设更多的垃圾中转站,方便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