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川汇区城北办事处邵火庙行政村村民正在机收小麦。麦收时节,豫东平原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合着机器轰鸣的声音,宛如优美的田园交响曲。 (记者 王 映 摄)
本报讯(记者 张艳丽)自6月1日全市小麦开镰收割以来,各地抢抓时机,经过连日来的紧张作业,我市麦收工作基本结束。据市农业局统计,截至6月10日17时,全市小麦已收获977.3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7.8%。商水、项城、沈丘、郸城、淮阳、太康、川汇区的小麦全部收获完毕,西华、扶沟进入扫尾阶段。
今年夏收工作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机械收割面积大。由于各县市区及农业、农机等部门应对措施得力,机具准备充分,组织化程度高,投入三夏机械的数量高于往年,机收面积大幅增加。截至6月10日,全市累计投入大型联合收割机械109612台次,收割高峰期日出动大型机械2万多台,最高日收割进度超过200万亩。二是收割时间集中。受降水天气影响,6月5日全市小麦才进入大收期,据生产进度统计,6月5日至9日的5天时间内,平均日收割进度达到170万亩,确保了在一个星期内完成夏收任务的目标。三是各项服务措施到位。各级政府采取捐助、帮扶、慰问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农村困难户、外出务工劳力缺乏户、小麦倒伏严重机械收割难度大的家庭进行帮扶;农机、交警、石油、气象、电力等部门立足部门职能,采取超常措施,全方位服务三夏生产,夏收所需农机、燃油、电力供应充足,信息服务及时,机收会战有序调度,为促进夏收工作更快更好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春争日,夏争时。夏收的同时,各地抓住墒情较为有利的时机,加快夏播进度。据市农业局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10日17时,全市累计夏播作物761.1万亩,占计划夏播面积的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