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韦伟 通讯员 王祥宇 肖飞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出路。今年以来,冯营乡通过对贫困人员进行分类细化,精准定制就业岗位等,把“扶贫车间”搬到村口,让贫困户就近就业,让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都有脱贫的门路。
就业岗位精准定制
贫困人员都有活干
冯营乡小高营村的贫困户高玉60多岁了,因年龄大无法外出打工,加上老伴常年有病她更离不开家了。今年年初,她被介绍到村里高爱华手工部做手工制作,不用出村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再加上其他收入,高玉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我们对外承接了渔网、汽车垫、手工芦苇画、蛋绘、手工鞋等的订单,组织村内贫困家庭妇女老人进行手工制作。加工一条渔网可得4块钱,一个老年人一天可以轻松加工三至条,一家人的生活费就有了着落。”绿色田园家庭农场手工部负责人高爱华说,这些贫困户由于年纪偏大,又没有什么技术,没有技术含量劳动量轻渔网纺织等正适合他们,虽然挣的少,但日积月累也有一定的收入,总比无所事事强得多。
记者了解到,冯营乡通过结对帮扶企业帮扶一批、村头扶贫车间安排一批等办法,全乡已向贫困户输送新就业岗位300余个。这些通过输送新就业岗位的贫困人口,年底前均能实现脱贫目标。
同时,该乡还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村里能人建立“扶贫车间”,吸纳就业脱贫。刘烟村的计生专干付玉华,常年经营制作手工制品,主要钩制帽子、书包、小花等,产品出口到韩国。近几年随着客户订单增加,庭院生产已不能满足需求。在乡里帮助下,付玉华的手工加工车间在村头已建设完毕,可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其中本村12户贫困户、临村吕集2户贫困户已经过培训正式上岗了。
目前,冯营乡已建成投用或在建设的村头扶贫车间3处,带动贫困人口7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此外,冯营乡还积极开展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目前全乡已有12家企业参与结对帮扶。
帮扶资金精准投入
贫困户家门口致富
冯营乡一改过去扶贫资金使用方法,集中资金精准投入到能够帮助贫困村解决空壳村、贫困户能够尽快脱贫的高档温室大棚、光伏发电等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上来。
该乡利用扶贫资金建了55个大棚,以优惠政策由困难户承包大棚,今年仅种植西瓜一项每户收入均在万元以上,种上蔬菜后,每户还能收入6000多元,而大棚承包费则向村内其他贫困户进行平均分红。在李寨村的贫困户李勇承包的大棚里,西红柿长势喜人,马上就能上市了。“一家老小都靠我一个人,日子过得很困难,自从承包了扶贫大棚,一年能收入两万多元。”已获得收益的李勇对未来信心满满。
“凡用扶贫资金建设的大棚一律优先由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承包,没有困难户承包的大棚,每年收益向所在村没有承包大棚的困难户进行分红。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大棚的生产效率,也可以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冯营乡党委书记王志刚介绍。目前,全乡通过蔬菜大棚种植业带动152户贫困户,496人增收脱贫。
对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力有限的特困户,该乡紧紧把握国家推广光伏发电的政策机遇,全乡建设17个光伏发电台区。
“每个台区装机60千瓦,年收益7万多元,能带动特困户20户,每户每年分红不低于3000元。”该乡乡长李广君介绍,该项目的收益期为20至25年,能够让贫困群众持久受益。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