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4日
第06版:周口文化 PDF版

古朴典雅 温柔敦厚

——张华中旧体诗文印象

张华中

米学军

纵观张华中的旧体诗文,我们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其艺术风格:古朴典雅、温柔敦厚。为了实现这一美学追求,张华中选取了哪些抒情策略呢?

概括起来,他采取的抒情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庄重古朴的表现形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情表达。

庄重古朴的表现形式

一、典雅、精致的语言

读张华中旧体诗文,首先扑面而来的是古色古香、典雅精致的华美语言。

什么是典雅?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典雅》对此作了如下描述:“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用玉壶载酒游春,在茅屋赏雨自娱。坐中有高雅的名士,左右是秀洁的翠竹。初晴的天气白云飘动,深谷的鸟儿互相追逐。绿荫下倚琴静卧,山顶上瀑布飞珠。花片轻落,默默无语,幽人恬淡,宛如秋菊,把这样的胜境写入诗篇,是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所谓典雅,就是庄重、雅致、古朴、优美、不粗俗,品之如饮甘醴,回味绵长。

双眸点漆,纤指璨璨。浅靥藏羞,吐气若兰。眉升初月,声若莺啭。纤腰束素,袂掩皓腕。渥饰如华,姽婳玉颜。贞亮洁清,素心呈欢。(《莲女赋》)   

咕咕之鸠,颉颃之篝。泄泄其翮,问我何忧? 喈喈之鸠,颉颃之畴。脱脱其羽,问我何求?(《咕咕之鸠》)

这样的语言何其精致,何其典雅。

二、赋、比、兴的运用

赋、比、兴是《诗经》最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段。什么是赋、比、兴?宋代朱熹的解释最为简洁、明白:“赋者,敷陈其事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三种表现手段在张华中旧体诗文中都有很好的运用。

赋:“念兹吾祖,厥德聿修。天地未分,无声无臭。泥泥混沌,旆旆大斧。攘臂一挥,天高地厚。”(《盘古祭》)“伏羲大化,成纪尔家。为觅大同,濈濈天涯。姓氏尔定,宗嗣以嘉。嫁娶尔制,人伦堪姱。庖厨尔兴,烹饪以华。甲历尔作,四时弗差。伏羲伏羲,吾之钵袈。”(《伏羲颂》)以赋来铺陈盘古和伏羲的丰功伟业。

比:“肤若凝脂,玉齿衔萱。双眸点漆,纤指璨璨。浅靥藏羞,吐气若兰。眉升初月,声若莺啭。”(《莲女赋》),连续用“比”来描绘莲女之美。

兴:“咕咕之鸠,颉颃之篝。泄泄其翮,问我何忧? 喈喈之鸠,颉颃之畴。脱脱其羽,问我何求?”(《咕咕之鸠》)“鹭翃东门,旨酒醺醺。伯益掘井,九眼始臻。鹭翚南门,旨酒醇醇。子建八斗,醉其维陈。”(《滥觞》)此正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三、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重章叠句是《诗经》最常用的结构表现方式。张华中的旧体诗在诗的结构形式上也常常采用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这样的结构,无疑强化了其诗歌古朴典雅的韵味。

《咕咕之鸠》 

咕咕之鸠,颉颃之篝。

泄泄其翮,问我何忧?

喈喈之鸠,颉颃之畴。

脱脱其羽,问我何求?

啾啾之鸠,颉颃之洲。

习习其翎,问我何谋?

四、对仗工整而又错落有致的语言节奏

中国的古典诗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是非常讲究的,不仅追求语言的典雅、精致,而且追求语言的节奏和旋律。很多经典的古典诗文,语言节奏和旋律非常具有艺术魅力。为了增强其古体诗文的古朴典雅,在语言节奏的运用上,张华中的旧体诗文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这一传统,其语言对仗工整而又错落有致,给人以非常高的艺术享受。

诗我们就不用说了,现在我们看他的散文:

龙湖汤汤,扬波逐浪。弦歌巍巍,南坛湖上。东握宛丘,南连思陵;西牵鸡鸣,北枕黉庠。引九曲以入弦歌,携两湖而聆鸣榔。后汉陈王宠,弩台演兵忙。(《弦歌书院记》)

这篇文章是写淮阳弦歌书院的。在语言表达上,以四言为主,穿插七言和五言。既工整统一,又错落有致,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读起来,抑扬顿挫,魅力无穷。

五、古朴的体裁

在体裁样式的选择上,张华中的旧体诗文多采用中国传统诗文常使用的体裁样式,这也增强了其旧体诗文古朴典雅的文风。

张华中的旧体诗文,所用的体裁主要有:古风,如用《诗经》体写的《陈风十章》;赋,如《周口师范学院赋》《书畅先生墨迹印象》《苏子读书园记》《弦歌书院记》等;有的作品则《诗经》体和骚体并用,如《莲女赋》。

《莲女赋》的第一节,以四言的《诗经》体为主,兼用骚体:

肤若凝脂,玉齿衔萱。

双眸点漆,纤指璨璨。

浅靥藏羞,吐气若兰。

眉升初月,声若莺啭。

第二节、第三节则用骚体:

余既耕于宛丘兮,

又筑庐之池畔。

敷茝粉以贲蕙墙兮,

立桂梁之兰椽。

踏芳椒以为甬兮,

女以叶之薆面。

结尾的叹曰,又用《诗经》体:

东门之畔,有蕙有兰,

蕙兰芊芊,有人釆莲。

典雅、精致的语言,赋、比、兴的运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对仗工整而又错落有致的语言节奏,再加上古朴的体裁,使张华中的旧体诗文整体上呈现出庄重、古朴、典雅和唯美的品格。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情表达

读张华中的旧体诗文,我们还会感到,其作品整体上给人一种中和、平静、中庸、温柔、敦厚的感觉。乐的时候,并不是毫无节制、纵情挥洒;哀的时候,也不是怒目圆睁、剑拔弩张,这正是传统儒家所倡导的温柔敦厚的文风。

如何呈现温柔敦厚?传统儒家提出了他们的抒情策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

在情感表达上,张华中在他的旧体诗文中所采取的抒情策略就是传统儒家所倡导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的时候,不是毫无节制、纵情挥洒,而是笔调平静、含蓄蕴藉。哀的时候,也不是怒目圆睁、剑拔弩张,而是愤懑而不愤怒,悲伤而不悲观,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从而使其旧体诗文呈现出温柔敦厚的文风。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他所写的《陈风十章》。《陈风十章》是用《诗经》体写的与古陈州(今周口一带)有关的先祖、先贤、名胜、古迹、风物的十首古体诗,有乐有哀。《盘古祭》《女娲吟》《伏羲颂》《神农百草》《香佩》《滥觞》以乐为主。如《滥觞》 

鹭翃东门,旨酒醺醺。

伯益掘井,九眼始臻。

鹭翚南门,旨酒醇醇。

子建八斗,醉其维陈。

鹭翀西门,旨酒浑浑。

太白欢谑,窖泥溢芬。

鹭翥北门,旨酒焮焮。

苏子煮梅,其醪盈樽。

伯益、子建、太白、苏子或在陈州生活过,或写过与陈州有关的诗文,“伯益掘井”“子建八斗”“太白欢谑”“苏子煮梅”,都是建功立业、宴饮欢笑的人生快事,但作者的笔调平静、克制:“伯益掘井,九眼始臻”“子建八斗,醉其维陈”“太白欢谑,窖泥溢芬”“苏子煮梅,其醪盈樽”,语言简洁、感情蕴藉,这就是古人所倡导的“乐而不淫”。

《咕咕之鸠》《思陵冢》《卧治阁》则以哀为主。如《思陵冢》:

思陵拳拳,宛丘之南。

才高八斗,闻之仰叹。

思陵蜷蜷,宛丘之沿。

七步成诗,诵之辗转。

思陵巅巅,宛丘之闩。

郁悒而薨,思王千年。

思陵弮弮,宛丘之肩。

蓍艾萋萋,文脉薪传。

这首诗是凭吊曹植的。曹植死后葬于淮阳。《淮阳县志》记载:“曹植墓,在城南三里。”曹植一生,才高八斗,但因为被兄长曹丕妒忌,屡遭打击,最终抑郁而终。作者对曹植的遭遇,深感同情,但作品读起来并不叫嚣乖张,愤懑而不愤怒,悲伤而不悲观,这就是古人所倡导的“哀而不伤”。

再如《卧治阁》: 

阁兮阁兮,已颓已圮。

汉家一臣,无处寻之。

阁兮阁兮,已坵已圾。

曾卧半榻,无处觅之。

阁兮阁兮,已塥已垍。

羸孱之躯,人常怀之。

这首诗是凭吊汉代名臣汲黯的。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曾在淮阳做太守,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卒于任上,葬于淮阳。作为一代名臣,遗迹难觅,作为敏感的诗人,难免会有伤感之情。但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是相当含蓄和节制的:“汉家一臣,无处寻之”“曾卧半榻,无处觅之”“羸孱之躯,人常怀之”文风古朴、“哀而不伤”,与《思陵冢》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不正是传统儒家所追求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温柔敦厚诗风吗?

2021-01-04 ——张华中旧体诗文印象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23585.html 1 古朴典雅 温柔敦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