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7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放下执念

李晓英

人生如大海行舟,时而一帆风顺,时而路遇险滩,快行一秒,失之交臂,慢行一分,谬以千里。生活总会有暗潮涌动,充满坎坷波折,也难免遇见很多困难和烦恼,变幻的人生旅途中,没有捷径可循,谁也无法预测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用哪一种方式生活才是当下最完美的选择。身处外部世界,是越努力越幸运,对于内心世界,则是越随意越平和。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态,脚踏实地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渴望成功,便只顾风雨兼程,只要没有放弃,就不算失败。成功还有一种,那就是放下执念,淡定且从容。什么虚名浮利,什么恩怨情仇,终归是云淡风轻。做人,处高峰时不得意,处低谷时不悲伤。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同样的瓶子,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为什么要充满烦恼呢?淡看成败,一生从容。秉持执念的人,单线思维、唯我独尊、愤世嫉俗、矫激傲岸,做起事来手段单一、纯刚至猛、一往无前,因此四面碰壁、八方龃龉。善于转弯的人则迂回间接、踏寻百途、事变万端、风格曲柔,对待工作和生活方法多样、包容隐忍,故而能以柔克刚。

没人能给未来下一个定义,对与错、是与非只能听天由命,顺其自然,毕竟后悔药无处可寻。时光如白驹过隙,只一眨眼便会错过太多的机遇,你曾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东西,很多时候稍纵即逝。你现在的放下是为了更好地积淀,你现在的转折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生活是简单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元的。

《老子》第二章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老子》中富有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思想: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本是一体的两面,这些相反的观念都是相对而言的。以难易为例,各自没有明确的标准,视具体情况而定。就概念而言,难的概念也是相对于易的概念来说的,没有难也就没有所谓易,没有易也就没有所谓难,可谓正反相生、物极必反。掌握万物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奥秘,便能在相反的东西中获得启发和力量。人的错误无非是执拗且无耐心。

做好一件事情,需要好的方法和途径,好的方法和途径也要用在该用的时机和地方。治理国家应该这样,管理单位、修养个人同样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全局把控、整体考量。一味执拗、剑走偏锋、急症急攻、不按常规,会导致问题丛生、困难连连。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错过花期,会收获雨水;错过雨季,会遇到彩虹。我们不能奢望一劳永逸、寻找捷径,错过了路边的风景,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和再次努力。

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用一颗平和的心,去看待不平和的人和事,你的生活便会安宁。人生之所以痛苦、烦恼、纠结,其根源皆因一个“迷”字。

《老子》第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老子在这一章中谈论了祸福、正奇、善妖的转化。《淮南子》中有一则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对这一思想的生动演绎。老子谈到转化的条件,“孰知其极?其无正也”,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说明转化的标准或常规不容易被发现,不容易掌握,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只是“人之迷,其日固久”,一般人看不到正反互转的事实,更谈不上了解转化的规律或标准了。与其烦恼自己得不到,不如调头,寻找新的转机和生长点,因为前进的路途总是兜兜转转不平坦的,美好的东西也是一波三折不容易得到的。

《老子》第四十一章说:“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真正光明之途看起来有些暗昧不明,前进的道路难免有曲折倒退之时,平坦的大道也难免有高低起伏,这些正反并存的情况是历史中的真实状况,那些明而无昧、进而无退、平而又平的通天之途则是幼稚的想象和存心的欺骗。如果我们明白这些道理,就会释然。什么是你的?你又得到了什么?终究没有答案。常听人说,要放空内心的杂念,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活在当下,人生才能云淡风轻。正如《菜根谭》所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紧握手中的幸福,珍惜来之不易的拥有,遇事不计较,不奢求,不媚俗,不怨天尤人,放下执念,人生才会云淡风轻,逍遥自在。③22

2023-07-07 李晓英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5926.html 1 放下执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