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1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随 笔

林州红旗渠之行

高晓春

初夏的太行山脉,峰峦叠翠,绿树成荫。我们一行四十余人,行程400多公里,来到位于安阳林州市的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多年前就响彻大江南北,而我之于红旗渠的印象,大多是新闻媒体中的红色经典画面。今天,当我踏上这片充满革命热情的土地,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旗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不禁为当年建设者们的超凡智慧、卓越胆识和顽强毅力所惊叹。

走进林州,我们在骄阳似火的热浪中感受红旗渠精神的火热与激情。第一站,我们来到石板岩供销社和扁担精神纪念馆。馆不大,却珍藏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帧帧照片,翔实记载着供销社的发展和壮大。地处太行深山区的石板岩供销社,靠一根扁担创业,他们用一颗红心、一副铁肩、一双铁脚板,不畏艰难困苦,不怕出力流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沿山串村,服务群众,用心血和汗水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用真诚和热情,与山区群众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感情。70多年的风雨过后,山乡巨变,过去是穷山恶水,现在是绿水青山、交通便利、游人如织的省级旅游名胜区。而石板岩供销社,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将扁担精神升华为一个服务品牌,引导山区人民走上多业并举、致富增收的幸福路。参观中,我看到一个惊人的数据:石板岩供销社的职工,20岁参加工作,送货到50岁,坚持30年,每次来回不空行,徒步往返100余里,每年按上山送货260天计算,一个人30年相当于徒步绕地球行走10圈。

扁担精神代表的是艰苦创业、一心为民,更显现出特有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它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新的时代呼唤扁担精神,新发展更需要扁担精神。

第二站,我们来到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曾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谷文昌,出生在林州市石板岩镇郭家庄南湾村一个贫苦家庭,在太行山老区这个革命大熔炉里,他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勇于对敌斗争,领导人民生产自救,丰衣足食,逐步成长为太行革命根据地一名党的优秀领导干部。

谷文昌1949年1月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从巍巍太行到八闽大地,留下了闪光足迹和不朽业绩。在福建省东山县,他带领人民把昔日风沙肆虐的荒凉海岛变成了东海绿洲、幸福家园,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当年党旗下的誓言,履行了“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谷文昌生前身居要职,但生活十分简朴,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是他多年唯一的代步工具。那辆记载着历史印记的自行车,是他一生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的体现,更有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他的一生,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时时刻刻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我们要向更多的老革命家、老英雄学习,学习他们敢于吃苦、敢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青年洞作为红旗渠最负盛名的培训点之一,也是最值得去的地方。跟随大批慕名而来的学员,踏着青石板台阶,感受着脚下奔流的红旗渠水,我们仿佛看到了300名青年勇士,挥舞大锤、肩挑大石,开凿隧洞的场景。青年洞全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这里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开凿难度非常大。林县县委精挑细选300名勇士,在开山凿渠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摸索和创新工作方法,研发了连环炮、三角炮、瓦岗窑炮等爆破技术,工程进度由最初的每天0.3米提高到每天2米。为了填饱肚子,青年们上山挖野菜、摘树叶,下河捞河草充饥,吃尽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苦,受尽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

青年洞历时一年零五个月,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被凿开。“青年洞”之名便是为了纪念青年们的艰苦奋斗精神。1973年,我国著名作家、政治家郭沫若为青年洞题字。在洞口的岩石上,还有李先念题写的遒劲的“山碑”二字,意在将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

在林州的第二天,我们来到的是红旗渠纪念馆。在绿植环绕、明渠暗渠交错贯穿的大山之间,红旗渠纪念馆显得格外伟岸和挺拔。绕馆一周,我的脑海中渐渐放大着一个问号:面对这样一个浩大的水利工程,在当时各项测绘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让林县人民迸发出这么大的气魄?当时我想得最多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但那仅仅是远古的传说,而总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可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的。再看一组纪念馆镌刻的数据,你肯定更加惊叹:十年修渠工作总量,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1515.82万立方米……这些数字,足以让人震惊于工程的浩大,而这些数据,都是靠林县人民用原始的劳作干出来的。这让我想到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两天的行程紧张而充实,在绵绵细雨中我们踏上回程的路。望着窗外疾驰而过的层层山脉,我的思绪还在纪念馆里停留。我看到了那位古稀老人手捧甘甜漳河水露出的幸福笑脸;我听到了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肩扛铁锹带十万干群奔赴高山之巅迈出的铿锵步伐。

人的一生会走很多不同的路,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思索和感受。短短两天的红旗渠之行,除了留在记忆里的“人工天河”这一伟大工程,还有很多值得一生体味的人生思考。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也会给来此学习的人更多精神震撼和教育意义,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涌现出的无数革命英雄和时代楷模,都值得我们永久地赞扬。他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舍小家为大家的忘我精神,一定会激励一代代人,努力向上,奋力而为,更好地开创未来,成就未来。③22

2023-07-21 随 笔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6846.html 1 林州红旗渠之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