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7日
第05版:周口文化 PDF版

道之源拜老

张杰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每当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我就想起了博大精深、震古烁今的《道德经》,想起了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一日,我和几位好友从沈丘出发,专程前往鹿邑县老子的诞生地和道教发源地太清宫朝拜。从鹿邑县城去太清宫,途经紫气大道,看到这几个字,我已经嗅到了老子文化的气息。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老子骑一青牛,欲西出函谷关。懂天象的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便迎入老子,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如果老子写不出来,那么就要留下来,结果一篇千古名文《道德经》横空出世,老子顺利地出了函谷关。我想,紫气大道的命名,想必与这个“紫气东来”的典故有关。

沿着紫气大道东行五公里左右,便到了太清宫。这是一片红墙青瓦的建筑,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山门上方大书“太清宫”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两边楹柱上写着:“地古永传曲仁里,天高近接太清宫。”字里行间,散发着浩然之气,闪耀着智慧之光。

太清宫,初为老子庙,建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唐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追封老子的母亲为先天太后,并建洞霄宫以祀之。唐玄宗李隆基曾两度亲谒老子庙,并于天宝二年(743年)下诏将其改名为太清宫,一直沿用至今。

汉朝以来,先后有汉桓帝刘志、魏文帝曹丕、唐高宗李治、武周皇帝武瞾、唐玄宗李隆基、梁太祖朱温、宋真宗赵恒和宋徽宗赵佶八位帝王驾临朝老。谢灵运、李白、杜甫、苏辙、范仲淹、欧阳修等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尊老崇道、咏物状景的诗篇。

但是,像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建筑难逃厄运一样,太清宫也饱经沧桑、几经沉浮。唐末黄巢起义、宋代的靖康之乱都给太清宫带来灭顶之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太清宫又毁于洪水与战乱。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鹿邑县依照唐宋太清宫旧貌分期修复重建,现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建筑群。走进太清宫,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殿宇飞檐,碑刻成林。在由神道构成的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望月井、灵溪池、太极殿、三清殿,是为前宫;洞霄宫牌坊、圣母殿、娃娃殿、太一元君殿,是为后宫。二者相距一里许,以静河相隔,有会仙桥相通。中轴线东面有老子故居、先天太后墓,中轴线西面有西展厅、翰轩苑等。

首先来到望月井。这个井,有个奇特的现象,每逢甲子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风清月圆之时,明月正好投影在水井中央,正应了“天上月是水中月”的美丽意境。一些游客会将钱币投入井中,趴在井边,侧耳聆听隐隐约约的蛙鸣声。

太极殿,是太清宫的核心建筑,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坐落在一个正方形平台之上,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式结构,黄色琉璃瓦顶,现主体是由汉、唐、宋、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材料建成的混合型建筑。殿中的老子神像,塑于1992年,时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北京白云观道长的闵智亭亲为神像开光,并将白云观镇观之宝——唐王朝所赐的金丝道袍,亲手披在神像上。殿前有两棵古柏、一个铜铸八卦炼丹炉和一根铁柱。两棵古柏,据说为老子亲手所植,树纹一右旋一左旋,象征太极图的阴阳二气,故称阴阳柏。八卦炼丹炉,可将万物中的灵气抽取,利用八卦之理炼制具有神奇功效的丹药。这根铁柱,也很有讲究,相传周朝时,朝堂内没有座位,老子需要为周王朝写言记事,于是周天子就赐老子一根铁柱,让他可以倚在上面书写,所以后人尊称老子为“柱下史”。在大殿东窗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老子诞生处。在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中,公元前571年农历二月二十五,天上突然日月同辉,白发白眉的老子来到人间,因耳大且垂,故名李耳。老子出生时,天降九龙,一起吐水,为他净身。

驻足在太极殿前,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青少年时代的老子,他嗜书如命,放牛时骑在牛背上仍手不释卷;在涡河边的李子树下,他常常一边观察河水,一边认真思考,悟出了“上善若水”的道理;后来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又学到了“柔弱胜刚强”之道。20岁时,老子到洛邑担任周王室的守藏室史,主管国家文书与图籍,使得他能大量阅读夏商周三代的典籍和从民间收集的歌谣,博闻强识。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留下“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的佳话,称赞老子“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

绕过太极殿,我们来到遗址广场,广场上有一棵楮树,相传是老子亲手所栽。因为当时写书用竹简,当地竹子稀少,老子发现楮树的树皮可以代替竹简写书,便种了这棵树。遗址广场北头,就是近年新修建的三清殿。它是一座重檐庑殿式仿宋风格的宫殿建筑,匾额处是米芾的墨迹:妙一统元。匾额下的对联是苏东坡的书法:道迈诸天一气化做三清品,德起亿劫九转变成万尊佛。殿内供奉着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开辟天地、创造人类的玉清元始天尊,使百姓超越世俗境界、并常救济众生脱离苦海的上清灵宝天尊,主持天上人间伦理道德与刑罚的太清大赤天道德天尊(老子)。

太清宫现存的20多通唐宋金元时代的碑刻,作为一种实物资料,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其中有四块碑刻使我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对老子《道德经》的释文,立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该碑是唐朝遗物,又是皇帝所立,故为文物中的珍品;二是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该碑立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碑文记载了宋真宗赵恒拜谒老子重修太清宫的经过,描述了太清宫修复后的宏大规模;三是立于老子母亲墓前的先天太后之赞碑,该碑立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为宋真宗赵恒御制御书并篆额,俗称三御碑;四是执照碑,为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二年颁布,碑文对太清宫的所属界地、产权归属作了详细的界定和说明。正是这些石碑的发现和其他考古发掘,结束了考古界、道教界的多年争议,确定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老子故里的所在地为鹿邑。

进入21世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新思想、新思维精彩纷呈,但老子不老,愈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滋养人们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②8

2023-08-17 张杰民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1522.html 1 道之源拜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