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6日
第06版:周口文化 PDF版

此心安处是吾乡

——《遇见淮阳》跋

范闽杰

我真正和淮阳相遇是在2012年4月,那时我从沈丘调到淮阳工作。就当时的可选性而言,这算不上最称心的安排,然以今天的结局看,这确是最完美的宿命。

记得报到那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若有若无,细润无声。玉东老弟早我一年到淮阳工作,报到当天他就约我一起去拜谒曹植墓。之后不久,有个会议在太昊陵召开,闲暇间,业林老兄带我去统天殿、太昊陵前各烧了一炷香,算是给伏羲他老人家报了到。我在淮阳一待就是十多年,一边工作、学习,一边思考、感悟。时至今日,竟慢慢体味到东坡居士纵一生困厄仍能吟出那旷世奇叹的豁达与高妙——此心安处是吾乡!

淮阳的历史虽然是辉煌中夹杂着凄凉,但她从没有被历史淹没过、抛弃过,并总是处于一个区域的中心地带。在中原大乱时代,淮阳或许偶有政治上被边缘化的时候,然其人文历史的繁盛、经济基础的强大、农业技术的发达,仍能令她屹立于历史发展的洪流中忍着血泪信步前行,并最终实现核心地位的再度回归。直到当代,亦大略如此。

从史前最早的文明滥觞之地,到西周最重要的十二个诸侯国之一,再到两汉时期的皇室封国,然后是郡、州,清雍正时期,淮阳再次升级为“陈州府”,淮阳一直处在豫东的核心区,紧贴着中原历史的脉动。

北宋时期,开封和淮阳同时成为众人瞩目之地。开封成为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才汇聚,商贾云集。淮阳紧邻开封,且有惠民河水路交通相连接,从开封的陈州门乘船出开封,两日可抵淮阳。于是,淮阳成为文人雅士争相移居的理想之地,张耒、张咏家族在淮阳购宅置田,成为她的永久公民;淮阳也成为高官外放的首选之所,北宋许多宰相、尚书先后到淮阳任职,范仲淹、范纯仁父子,吕夷简等高官名宦浩若繁星,晏殊更是两知陈州,他们和大宋王朝一起成就了淮阳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一个地方的历史命运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被决定、被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铁路、柏油马路的大规模修建,使内河航运迅速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陆路交通。陆路交通的大发展,让很多过去的水运重镇日渐萧条,郑州取代开封成为省会。漯河至界首的国道建成后,兴旺了项城的水寨、沈丘的槐店,而秣陵镇、老城镇痛失县城治所地位,逐步衰落。淮阳成也城湖、败也城湖,1.1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受城湖环绕的限制难以适应“淮阳专区公署”的建设需要,于是行政公署搬到了周口,刚刚启用的“淮阳公署”,成了“周口行署”。

开封、淮阳随着自己政治、文化中心地位的丧失,被逐步边缘化,到改革开放之前都显现出相当严重的暮气。2019年12月,淮阳撤县设区正式挂牌。淮阳重新成为周口核心城区的一部分,且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的区位优势,是谁也无法撼动的,亦是繁荣的商业、奢靡的娱乐无法比拟的,这也是最令人感到慰藉的。

本书重在介绍淮阳从远古到今天的历史闪光点,让人们了解淮阳的过去,了解古陈州的辉煌。书中收录的文章都是自己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散见于报刊、文集和微信公众号,他们得到河南文艺出版社的赏识,在李辉编辑的帮助下,有幸汇集成册,以馈厚爱。如有什么不妥之处,敬请同仁、各界读者批评指正。

在此还要感谢剑星老弟,他帮我拟定了几个书名,我一眼就决定了是——《遇见淮阳》。初始,我确以外乡人的视角开始打量淮阳,然十多年来,她已经让我有了融入其中的归属感。这本书既可以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淮阳人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亦可以让初到淮阳的游客朋友能够快速认识淮阳、了解淮阳,可以帮助他们真切地品味淮阳丰厚的文化和久远的历史。最后,更要感谢张文平老兄屈大家之尊为拙作题写书名,本人深以为荣。

人类,是一种以族群方式延续的生物集合体,每一个人都不过是其中的过客。然而人类历史的辉煌与灿烂、荒诞与凄惨,正是对每个个人运行轨迹的集大成。从这种意义上说:淮阳,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巨著,是一首永远听不腻的老歌,是一座永不枯竭的文化宝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4-02-26 ——《遇见淮阳》跋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27765.html 1 此心安处是吾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