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1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创新驱动 潮涌三川

□记者 苑美丽 李艳华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系统化一体化统筹部署,体现了三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强劲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省委、省政府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放在“十大战略”之首坚定不移地推行实施。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关于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三年行动,奏响创新发展最强音,三川大地展现出澎湃发展新动能。

优化生态 创新引领新发展

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厚植一流创新文化。

强化创新发展顶层设计,高规格组建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以前所未有的规格和力度优化决策、推进工作,充分彰显我市推进创新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我市先后出台了《周口市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关于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周口市实施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一张因地制宜、层层推进的创新蓝图在三川大地迅速铺开。

连日来,记者走进工业园、蹲点企业车间、深入实验室,与车间工人及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记录创新成效,感受三川之变。

在周口盛泰纺织工业园现代化智能生产车间,200台高2米、直径1.5米的针织大圆机有序排开,洁白的纱锭飞速旋转,很是壮观。

“当生产的布匹被运至制衣车间,智能机器进行自动化面料卸料、入库、出库及智能数据化管理。使用大型机械臂,存放15万码面料仅需1人操作,单卷面料入库时间仅需35秒。”企业负责人介绍。

在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记者看到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在环保领域广泛应用的很多案例。

“餐饮业用到的碗、吸管,医用的骨钉、缝合线,食品行业的饮料、烘焙食品的包装及可降解地膜等这些都是用改性全降解材料做成的。”展厅工作人员介绍,金丹科技以玉米为原材料,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让新材料代替旧材料,让节能环保代替高耗污染,让“土”玉米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我们今年准备牵手清华大学,合作开发高产L-乳酸菌株性能提升项目,利用高校科研优势,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企业研发人员说。

企业发展的活力,折射出周口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的努力。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建成周口市科技大市场和周口市企业家学院,挂牌运行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周口分中心,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与高校院所、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搭建了合作平台;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周口师范学院、周口市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与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等30家公司达成产学研对接意向;周口师范学院400余名博士人才走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共建研发中心,推动周口市规模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周口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厚植创新沃土,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新的“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壮大主体 企业绽放新活力

“新设备生产出的新产品精度可以达到0.001毫米,只有头发丝五分之一的粗细,其精度技术在整个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在河南凯旺电子科技公司的光学曲线磨床车间,公司负责人赵建拿起企业生产的一个电子精密结构件说,“我们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和科技研发,突破了20多项行业核心技术,可满足高端行业生产需求,成为了国内外通讯、安防领域龙头企业的重要合作商。”

凯旺电子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生产电子精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组件为主。随着2023年6月新建项目的顺利投产,企业生产能力比原来提升了两倍。

“我们充分发挥凯旺电子龙头带动效应,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建设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创新型企业提档升级机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龙头企业”梯级培育体系,对研发活动开展较好、创新能力较强、研发投入大的企业及时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后备库。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市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714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培育凯旺电子、巨鑫生物等瞪羚企业9家,金丹科技、乐普药业等创新型龙头企业2家;完成研发“四有”企业1201家,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了73.59%。

广纳人才 汇聚发展新动能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人尽其才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周口市广泛与高校、科研单位合办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为周口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周口师范学院牵头申报的“植物高效再生与遗传转化技术建立及应用”项目,被授予2022年度河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技术解决了植物转基因研究中的三大关键技术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其研究成果被60多个国家的370多个科研团队应用。周口市农科院先后育成省级以上审定农作物新品种87个,其中小麦30个、大豆27个,在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种子创新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

2023年,周口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新认定创新创业平台5家,设立鞠振宇中医院杰青工作室1家、韩新巍中医院中原学者工作站等2家,通过高质量平台广纳四方人才。

去年夏天,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周口专场活动——“凤归周口、共创未来”周口籍在外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举行。150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近5000个工作岗位“虚位以待”,近万名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场求职。在现场负责招聘工作的企业招聘员表示,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他感受到了大学生饱满的求职热情,相信企业能顺利选出所需人才。

据了解,2022年以来,全市先后引进博士研究生217人、硕士研究生2818人、本科生2.21万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0人、外籍院士2人,其中周口籍在外人才占比达72%。以张新友院士、刘中民院士为代表的周口籍在外优秀专家、青年学子、企业家等纷纷通过“凤归周口”工程,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带资金返乡创新创业、开展项目合作。

如今,放眼周口全市,伏羲实验室、周口师范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火热推进,中试基地加速布局,科技型领军企业势头强劲,创新驱动潮涌三川。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让“第一动力”在周口更加汹涌澎湃,开启更美好的明天。②6

2024-05-21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0128.html 1 创新驱动 潮涌三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