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气象环境中,我们需以极致的预见力,构筑起抵御旱涝骤变的坚固防线。近期,应急管理部通报了我们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旱涝交织,南北异象,尤其是旱涝急转现象频发,给长江、珠江等流域带来了编号洪水,局部地区更是遭受了严重损失。天公有无常之变,突如其来的暴雨迅速转化为洪水猛兽,其迅猛之势超乎寻常,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值此防汛抗旱双重考验之际,全体党员干部当以铁肩担道义,秉持极限思维,将防汛抗旱视为头等大事,不仅要巩固既有防线,更要前瞻布局,再部署、再核查、再巩固,确保每一处隐患得以根除,每一个风险得以化解,誓守民众安宁于旱涝无常之间。
树立极限思维,必须转变侥幸心态。面对旱涝急转这一特殊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干旱之后的暴雨,往往伴随着更为猛烈的冲击,洪涝不仅吞噬着丰收的希望,更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侥幸心理与麻痹心理,以高度的警觉性与责任感,时刻紧绷防灾之弦,将“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理念深植于心,确保每一项应对措施都能精准对接到最细微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行动之上,更需细致入微。防汛抗旱,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将每一项防御措施细化至极致,方能应对自然之无常。要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会商研判,紧盯天气变化,精准把握雨情、水情、墒情、旱情,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方。同时,还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
以极限思维防范应对旱涝急转,是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敬畏,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庄严承诺。在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中,我们唯有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有力的行动,方能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的安宁与繁荣。在深化气象预测分析、细致研判水雨工情动态之际,要迅速且灵活地调整抗旱策略,以科学之钥精准操控水利工程的运作。要构建起预报预警与应急响应的无缝对接机制,充分利用数字化、智慧化的手段,织密隐患排查的网络。要重点聚焦洪涝易发区、防洪体系的薄弱环节,进行地毯式排查,确保每一处隐患点的情况都了然于胸。面对潜在危险区域,必须果断行动,实施人员转移,坚持“应转尽转、应转早转”的原则,不遗余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旱涝急转的极端挑战,我们以极限思维构筑防线,关键在于压实防汛抗旱的责任链条,使之成为坚不可摧的“责任网”。这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协同作战的“大棋局”,每一环都要紧密相连,责任层层传递,不容丝毫懈怠。我们要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监测、预报、防御、救援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紧紧相扣,防汛抗旱并重,以高度的警觉性、精准的预判力、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好充分准备,主动出击,赢得先机。各级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以强烈的使命感和“一日不安、时刻牵挂”的责任心,引导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迎战旱情汛情一线,走进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靠前指挥、科学决策,确保责任无盲区,工作无遗漏,共同构筑起抵御旱涝急转的铜墙铁壁。
(作者单位:周口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