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传统农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形象塑造

课题负责人:张瀚文 课题组成员:王凯杰 胡涌哲 李晓天 吕冰汝

做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形象塑造,既是扩大城市影响力、涵养发展源动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城市吸引力、提升发展软实力的关键环节。笔者以周口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形象塑造为本体,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就传统农区做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象塑造的实践路径进行探析。

周口城市化进程现状与城市形象构成

“农”字招牌越叫越响。作为全国著名粮棉油生产基地,国家的粮食主产区,周口在全省农业发展格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农”字也是周口最质朴的城市底色。近年来,周口市先后建成116.7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挂牌成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乡镇全覆盖,形成了以周麦、周豆为代表的农作物新品种“周口矩阵”,越来越多的“周口粮食”“周口美食”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周口正加快从“中原粮仓”走向“国人厨房”,农业强市的“周口样板”初具规模、渐成影响。

“港城”势头越来越好。周口抢抓国家支持内河航运加快发展和河南省支持“两河两港”建设叠加机遇,充分发挥港口独特优势,益海嘉里、周口钢铁、绿色智能船舶等临港偏好型产业布局加快。周口港已成为河南省乃至淮河流域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港口。周口正朝着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的目标迈进,“临港新城、开放前沿”正在成为周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增长极,是周口对外开放的全新城市名片。

“文化”名片越擦越亮。周口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是姓氏文化、道家文化、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6500年前,人文始祖伏羲都宛丘,画八卦,探索自然规律,奠定“大道”原点。中国哲学鼻祖、道家文化创始人老子在此诞生。平粮台古城遗址、时庄遗址先后入选2019、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周口依托老子元典文化高端论坛、伏羲文化论坛等特色节会品牌开展文化外宣,持续擦亮“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的文化标识,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科技”底色越来越足。近年来,周口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政策措施为保障,聚焦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医药、智能零部件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超硬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链优化、竞争力重塑、价值链跃升,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文明”风尚越来越浓。近年来,周口市在推动文化供给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协同发力,一方面,文化周口系列活动品牌持续出圈,连续举办15年的周末公益剧场成为文化惠民的精品,连续两年高规格举办伏羲书展,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文化文艺进基层等活动,推动了文化资源的下沉辐射,不断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品文化供给。另一方面,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创新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多细胞、多主体的示范创建,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传统农区城市形象塑造的形势分析

传统农区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比较优势。一是生态优势。传统农区一般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先天的生态优势,可以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二是文化优势。传统农区一般都具有较为深厚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在农耕文化方面的资源会更加丰富,有助于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三是农业优势。传统农区的农田、果园、林地等农业生态景观,以及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等,是传统农区最大的“王牌”。四是后发优势。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的不足,也说明传统农区的后发优势较为明显,能够直接将新理念、新模式运用到自身发展过程中。

传统农区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也存在着相对劣势和不足。一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传统农区往往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地方财政收入相对有限。二是基础设施相对欠缺。传统农区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城市交通、医疗卫生等相对不发达,在吸引外来人口等方面缺乏区域优势,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三是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对于城市形象塑造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运用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的能力相对不足。 四是文化保护利用相对不够。对于自身特有的农耕文化等缺乏深度挖掘、系统梳理和有效传播,往往导致本土特色文化的逐渐流失,城市特色文化符号相对缺失。

周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象塑造的实践路径

着力以思维破局为前提,转变理念、凝聚共识。要改变过去对周口城市发展的刻板认识和定位局限,把握时代机遇,深入挖掘厚重文化中蕴藏的发展潜力,增强底气、涵养动力、激发活力,敢于在城市形象塑造宣介上走在前、争一流。要改变过去单纯以展示发展变化为中心、打造地标性建筑以增强影响力的传统认识,以系统化思想统筹城市建设、公共空间、文化场所、民俗活动、节庆节会等城市元素,以一体化、集成化的建设管理理念,提升城市综合体验感。要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导打造城市景观和基础设施、塑造展示城市形象的传统观念,积极构建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形象塑造大格局,持续凝聚发展共识和思想合力。要注重从短期见效向长期品牌的节奏转变,改变过去临时策划、尽快见效、追求短期影响和宣传声势的理念,加强以深挖历史文化底蕴、产业特色、资源禀赋等为核心的城市品牌长期规划建设。

着力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夯实发展基础、提供坚强保障。要做好农业文章,以建成农业强市为重点,加快农业创新资源集聚,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擦亮“农”字招牌。要做好工业文章,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主导产业、聚焦龙头企业、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实现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强到优的迭代升级,努力实现更多经济增量。要做好科技文章,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推动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的集群效应,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持续吸引高端人才和资本流入,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做好港口文章,提高港口联动运营和带动能力,加快配套工程建设,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形成上下游贯通、产业链集群的发展效应。

着力以提升人文素养为核心,增强文化吸引力、涵养社会文明。要用好历史文化的活教材,持续强化公众的文化认知。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方位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建成周口文化资源大数据库。加强对伏羲文化、老子文化、漕运文化、农耕文化等本土优秀文化的内涵分析、时代研究和全新表达。要制定出台鼓励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常态化、高质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拓宽文化视野。要强化精品文化的输出供给,加大书香周口建设力度,提升公众文化认知能力。要持续办好伏羲文化旅游节、老子文化论坛、荷花节、桃花节等特色品牌节会活动,持续增进文化认同。要积极开展广泛性、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格局。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对接帮扶等文明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涵养家风家教、社会新风、村规村约、行业规范等文明风尚,推动城乡居民文明素养同步提升、文明习惯同步养成。

着力以拓展宣介渠道为重点,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力。要牢固树立“大外宣”工作格局,将城市形象外宣与经贸对接、旅游研学、体育赛事、学术交流等重大活动深度融合。要加强与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及各类媒体的对接合作,真正让城市形象对外宣介的平台更多、辐射更广、影响更大。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改善、文旅融合发展等中心工作,做好策划,找准切口,讲好基层发展变化的故事、讲好周口向新向好的故事。要注重网络思维的培养和传播规律的分析把握,强化精品内容的全媒体传播,主动顺应传播潮流,把“好故事”讲精彩、把“好声音”传出去。要更加有效地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独特标识,运用更加灵活、更加多样、更加新潮的叙事表达,增强受众对周口城市形象的文化感知、价值共识和情感关联,增强周口城市形象的吸引力。

2024-11-29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60981.html 1 传统农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形象塑造 /enpproperty-->